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的长河里,历代都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哲理诗,如同闪光的浪花一样,为波澜壮阔的河流增加了光彩,即使被称为“惟在兴趣”的盛唐也不乏这类杰作名篇。哲理诗世代相传,不断涌现,人们喜爱。这种现象无声地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哲理诗的审美价值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一要论述文学语言的美学特点,不得不从“文学语言”这个基本概念说起,若不然,就不容易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文学语言”这个词,有广狭两种含义:广义的文学语言指的是在民族共同语基础上经过加工的一切书面语言;狭义的文学语言指的是文学作品的语言。现在文艺学通常把狭义的文学语言称为文学语言,广义的文学语言不再称为文学语言了。这里要讨论的是狭义的文学语言,沿袭称其为文学语言。为了明确探讨问题的范围,这是首先需要说明的。那么,文学语言(狭义)的特点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在一些文艺论著里有许多不同的答案,现只能择其要者约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3.
“抽象的观念能不能想象出来呢?不,不行的。”这种说法对不对?不信罢,古今中外持此种见解的大有人在,如早在罗马时期朗加纳斯在《论崇高》里就提到,有些人把想象称之为“形象制造”,十九世纪英国学者柯尔立治也认为想象力是造成形象和改造形象的能力;要信罢,历来又有许多人不赞成这种看法,如俄国化学家门德列耶夫就认为没有想象就不能产生化学元素表,列宁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说没有幻想甚至连微积分也不能产生。想象是不是只能产生形象,而不能产生抽象观念呢?或者说,想象是不是既可以产生具体形象也可以产生抽象观念呢?狄德罗有一个说法,对回答这个问题是有启发的。他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  相似文献   
4.
从几点疑问说起“文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文艺与社会的关系”。这种相当流行的说法,颇令人迷惑不解。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课题,正如哲学上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样。历来的哲学家、美学家、文艺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求和论述。有的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有的从文艺发生学的角度,有的从文艺社会功能的角度,有的从美学的角度,于是产生了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学说,诸如“摹仿”说、“影子”说、“表现”说、“神话”说、“宗教”说、“情欲”说、“游戏”说、“劳动”说、  相似文献   
5.
“上海学”能成为一门学科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也有的在能与不能之间徘徊,思索。可见,这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对象学的角度来探探“上海学”的虚实,看看它是否能成为一门学科。随着科学学的发展,科学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格局。科学学是研究科学发展一般规律和基本特征的学问。具体来说,它研究的基本课题是:确定科学研究对象的准则,探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科学概念、术语、范畴体系的建立,描述科学的历史发展,论证科学系统,揭示科学规律和原则,阐明科学的功能和应用等。于是科学学也就逐渐脉生出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如对象学、方法学、术语学、历史编纂学、系统学、规律学、实践学等。对象学就是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它究竟又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一直有争议的问题。在我国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艺术的功能是认识、宣传和教育。近几年来情况有了变化,认为艺术的功能是审美的观点又占居了主导地位。这是可喜的进步,但也给人们带来了疑虑,因为在相当多的论著里把“审美”的概念理解得很狭窄、很单调、很空洞,把审美和认识、教育、宣传等截然对立起来,甚至干脆对认识、教育、宣传功能持否定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