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透视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指大学生的一种不协调的心理状态以及相伴随的异常情绪反应和行为等.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1917年京直水灾与赈济情况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7年,京直地区出现了数十年未遇的大水灾,一百多个县被淹,几百万人口受灾,灾情十分严重。水灾发生后,北洋政府和社会各界予以高度重视,施行了一系列赈灾措施,使灾民的困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在赈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使赈灾效果大打折扣,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格的异化与理想人格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格,也称个性,在心理学中是指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人格是文化的产物,是在遗传的物质基础上,在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尤其是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经济繁荣,物质丰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我们也惊异的发现,许多人变得个性单调,情感贫乏,没有信念,耽于物欲,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整个人格发生了扭曲。人们本能的呼吁传统人格的回归。然而,传统人格就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吗?市场经济时期的现实人格有无顺应时代需求,促进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曾活跃着大小三百儋多个政党.除国、共两党外,中国青年党是有着完整的政党纲领和严密的组织机构,地位较为突出的一个.青年党提倡国家主义,鼓吹"国家之上"、"民族之上",代表了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的利益,在阶级基础方面与国民党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非专利技术在技术转让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广泛性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都使其较之专利技术更为有实用价值。非专利技术是以占有人采取保密的形式而形成事实上的独占资产。因而,在技术转让中,合同成为其唯一获得法律保护的途径。本文从非专利技术的产权确定、价格形成的依据以及非专利技术的保密等方面作了论述,说明非专利技术存在的价值以及在转让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体育公共服务购买过程中作为购买者的政府和作为生产者的社会组织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政府角度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系列建议:加强制度化保障机制,合理选择购买方式,完善监督治理,推动联动改革等,以追求体育公共服务购买的成本投入的最低化、产出的最大化,全面提升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QR)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文章在当前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基础上,介绍了供应链管理方法之一———快速反应,着重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析供应链企业实施快速反应的主要策略。通过实施策略,企业可以加强供应链的整体快速反应能力并获得收益,最终从根本上提升供应链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技术引进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专利和Know-How的引进则是技术引进的重要方面。本文回顾了深圳经济特区技术引进的实践,从理论上和具体技术引进角度对专利和Know-How的基本含义、性质、作用及其法律地位,尤其是两者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比较,详细阐述了在技术引进中专利与Know-How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技术引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港府拟建立独立的“短期专利”制度,以便对一些市场周期比较短的新发明成果给予短期的专利保护。本文以《改革香港专利制度研究报告书》为根据,对建议中的香港短期专利制度与内地的实用新型专利制度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两地间各自制度无法替代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0.
“以家为本”的“人为家庭”观念一直在影响和支配着中日两国国民的家庭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得家庭生活的缺损性和不协调性日趋明显。中日两国的人们开始用各自不同的眼光审视家庭,形成了多元化的家庭观念。很多人逐步从“人为家庭”走向了“家庭为人”的极端,对造成家庭的不稳定因素,人们表现出的观点是理解、宽容、否定、贬斥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