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讨论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史 ,学人们总是喜欢关注其间的多元、融合的问题。殊不知任何一种思想学术在其传承流变过程中 ,对原有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更多一些。正如一条河流 ,既有与异流的交汇 ,更有其自身的回曲流演。有鉴于此 ,本文从思想史角度论述了贾谊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玄学与经学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如果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就不难发现,玄学的兴起,是由复杂的历史积因汇流而成的,尤其是早期玄学与诸子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在研究玄学的源流时,除了易学、老子和庄子所谓的“三玄”之外,诸子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儒者:东方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训 《齐鲁学刊》2002,(3):103-105
东方朔,不仅历来评价褒少贬多,而且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作为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我们有必要澄清某些认知和看法。本文揆度当时的社会现实,重新审视东方朔,或许有助于弥补过去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两汉之际士人与士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汉武帝表彰六经、独尊儒术之后,朝廷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而儒者阿意取容,崇 尚利禄,士风因之大坏。汉末王莽改制失败,儒者借改制寄托理想的愿望落空,心灰意冷, 于是纷纷避世隐遁,隐逸之风大盛。东汉中兴,偃武修文,儒者复出,士风又趋向利禄一途。  相似文献   
5.
王莽代汉与改制究竟以今文、古文还是兼取今古文经义为议论根据一直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和热点之一。过去往往对其行为的政治因素渲染有过,而相对忽略了其学术因素。其实王莽所立制度及行事,或据古文,或据今文,或杂取今、古文经义,并无一定。王莽与古文经学的关系汉代儒家经书分今、古文,争立学官,互不相容。前人评价今、古文之争多难摆脱派系与门户之见,故作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褒贬和论断。古文经确有伪书、伪作,并非完全信实可靠,今文家对此怀疑是正确的,但认为古文经全系“向壁虚造”也不对。秦始皇焚书时民间所藏的经书到汉代又被陆续发…  相似文献   
6.
浅论两汉时期的诸子百家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研究汉代思想史的学者们往往对汉代经学史强调有余 ,而忽视了对诸子学的研究。殊不知诸子学在汉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也很重要 ,所以弄清楚汉代诸子学的情况 ,无疑可以弥补两汉思想史研究中的某些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是思想文化的传承者 ,而汉赋又是知识分子践道的载体。在中国古代传统政学一体化的氛围下 ,汉赋的孕育、发展、衰落始终与皇朝政治、知识分子的命运此消彼长 ,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8.
两汉之际封建士大夫逃逸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莽秉政以降 ,士风大转 ,封建士大夫群体中的隐逸之风浸盛。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基因 ,隐逸代表了中国古代士人的一种很重要、很有意味的生存方式、生命理念与追求。本文对两汉之际隐士作一个系统的量化分析 ,进而得出仕仍是中国士人生命的基调 ,退隐只是针对于出仕的挫折而兴起的一种暂时性生活态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关于北魏太武帝灭佛,史学界众说纷纭。太武灭佛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太武帝傲慢自负、飞扬跋扈,缺乏包容之心、好暴怒;做事野蛮、冲动,一意孤行,变本加厉,好杀掠;事后又多反悔,充满矛盾。从太武的性格、精神来分析这场灭佛事件,不仅是合乎史实的,而且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也评叔孙通其人其学王继训近年来,学术界对叔孙通其人其学评述甚多,大多持肯定态度。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不揣浅陋提出来,以就教于读者。一、叔孙通其人叔孙通,薛(今山东枣庄市东南)人,生卒年不详。史家司马迁曾为他写过一篇1500字的《叔孙通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