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做好质量工作,是企业领导者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决定了企业质量工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都由国家、行业或地方主管部门控制,企业只是一个被动的产品生产者,因此缺乏市场观念、质量观念、用户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企业直接面向市场,面对用户。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把质量问题提到了更重要的地位。用户由“饥不择食”变为“货比三家”,质量好…  相似文献   
2.
近代科学革命的后果及其对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启示①●王荣江自本世纪初萨顿的工作之后,科学史研究在西方已蔚然成风。1957年历史学家巴特菲尔德的《近代科学的起源》和1962年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两书,分别从历史和科学思想的角度各自提出了一套颇...  相似文献   
3.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试图摆脱传统、抽象、思辨的哲学研究方式,从人的现实、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以“直接的、非哲学的科学”的研究方式来表述和研究问题,实现了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转变.他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作为理论的基本前提,展开并阐述一种解决历史之谜、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一门科学”的思想便是这一理论在科学观上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从其理论前提出发必然得出的结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4.
自休谟提出归纳问题以来,哲学家总是从为知识作逻辑必然的确定性辩护的角度试图解决归纳推理的合理性问题。事实上,归纳问题与科学研究本身是同体的,归纳法的合理性不要求通过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来辩护,归纳法的合理性在科学研究及其理论的成功检验中得以确立和维护。  相似文献   
5.
近代哲学对科学知识确定性的辩护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哲学是在接受科学知识具有确定性这一前提下寻求为科学知识确定性辩护的。经验论以感觉经验为原则并坚决地贯彻这一原则 ,不但没有达到辩护的目的 ,反而导致休谟的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 ;唯理论从理性的“自明”性和推理即理性自身寻求为科学知识确定性辩护 ,也遇到无法克服的困境 ;二者的发展 ,越到后来越对科学知识的确定性持更多的怀疑 ,更多地接受经验知识的偶然性。康德哲学的主题也是为科学知识的确实可靠性辩护 ,但他的辩护是牵强的并导致“物自体”的不可知和“二律背反”。黑格尔在批判经验论和先验论的基础上 ,第一次明确阐述了认识是主客体的双向互动的观点 ,为后来知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的冲撞》一书中,皮克林为我们描绘了科学家、社会和物质等各种力量相互作用、彼此冲撞,在实践的时间性q-筑模和瞬时突现的开放式终结并循环往复的科学发生发展过程的关丽图景。他从操作性入手,添加并凸显了物质力量的作用,为我们展现了科学的更为丰富、全面和不可预期的演化图景。但是,赛博的科学观和借用复杂性研究的词汇对科学实践的不确定性描述以及西方逻辑演绎的推理方式对他的影响,使他的科学图景更加模糊,使科学实践活动混同于一般的事件中而无法辨认。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生存”提出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化”的过程 ,涉及到数字的转换、存取、处理、传输、控制、压缩等一系列高新技术 ,它是半导体技术、光纤技术、无线电技术、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等一群高新技术综合发展所引起的信息技术革命。离开了数字化技术 ,就说不上信息技术及其革命 ,也就不可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编织因特网 ,要实现以因特网为载体的电子商务也就是一句空话 ;而因特网的发展和通信卫星网的建立 ,正在使世界经济超越时空的制约 ,真正实现全球一体化。数字化信息革命 ,使我们的生存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预示着新的生存方式的产生。无论是我们的工作还是我们的生活都与…  相似文献   
8.
罗素起初是一位追求确定性知识的传统证明主义者。后来他认识到,在获取确定性知识的推理中,不仅前提(即使是真的)不足以使结论确定,而且更为根本的是,前提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另外,推理论证是为了确保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的确定性的,但就证明性的论证即前提具有必然性(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而论证为正确有效的而言,由于论证的每一步骤所可能导致的人为的错误,也能使得出的结论具有盖然性。这样,作为从一定的不确定性的前提并通过盖然性很大的推理所得到的知识,就具有双重的不确定性。因而,在知识的确定性问题上,我们只能接受证明主义的易谬论。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研量化评价机制对我国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曾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这一评价机制以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某种量化评价指标来衡量所有学科的学术研究,漠视了学术评价固有的具体性、复杂性,背离了学术创新规律,不利于提升学术研究质量和推动创新。它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多种学科相辅相成的平等共生关系,造成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不和谐局面。它满足了管理者对科研评价机制"简单易行、方便操作"的需求,也适应了当前我国高校注重权力集中和资源集中管理的行政化现状,但更多体现了管理者的意志而不是科学评判学术研究的要求,强化了我国高校办学行政化和同质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世界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发展变化的,并以哲学世界观的形式固化和凸显。后现代的世界观试图对被现代科学固化了的世界观进行消解,而建立一种更符合人性全面发展的自由理念,它的消解力不是那些颇具怀疑和非理性因素的人文主义思潮,而是来自于对作为现代性之根本的科学理性的极端的、非理性的解构。我们既要清除并摆脱后现代话语中许多极端的、给人以误导的表达,又要深入理解其变革世界观的用意,才能正确地把握与这一话语混合在一起的、当代文化转型的深刻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