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伪信息"一词虽然在文章中首次被提出,但围绕"伪信息",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所衍射出来的问题早已成为一种常见发生——如何看待"伪信息"的本质?如何阐释"伪信息"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相关现象?如何利用该话题所带来的哲学收获、社会效果、科学态度等——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小方面关系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症结的解答,一种健康、和谐学术氛围的建设,大方面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步调、民族形象的树立。拟从元哲学责任范畴内分析"伪信息"的命题之源,从社会使命解构中挖取"伪信息"的存在原因,从科学发展角度寻找"伪信息"的生存空间是此次思考的三大特征、也是三条主线。另外,也是想借助于这种思考、研究,去寻求一种新时代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在技术性幸福感学说提出的初期,由于传统人文理论对幸福感已经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界定,加上人们受技术性产品副作用的心理影响较大,同时,技术性幸福感学说自身也存在着发展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了人们最初对其产生了否定的思维模式.但客观地从技术性幸福感的存在规律出发,借助于自然科学广泛应用的对称性方法,恰当地揭示技术性幸福感的诸多特征,我们就能够为技术性幸福感搭建一个平台,使其得到充分地讨论,从而能够更深一步地诠释人类的幸福感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与《哲学笔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虽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新时代下二者在基本思想、主要观点、理论影响、公众评价等多方面亦存在着“矛盾问题域”。这就需要试用对称性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对列宁原著中的哲学思想进行更全面、更深入地解读,以便进一步挖掘原著深遂的思想和价值,揭示其内在联系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民主从一开始被提出,就在解放思想、促进发展、保障人权、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有着极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二者处于一种互助共存的状态当中。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科学与民主在很多方面展现出了各自新的社会效应。本文试从民主自由的制约、监督与科学被少数精英把持;科学的意向理性与民主的自由非理性之间的较量;科学的工具性色彩与民主的目的性路径;科学的短暂时效性与民主的长久延续性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伪信息”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信息"一经产生,即伴有"社会化"的色彩,体现在其有社会化的性质,社会化的功能,社会化的问题,分解它的社会化体系就具体涉及到"伪信息"的政治化、经济化、文化传承等层面的因素。其中,"伪信息"的文化认同属于最深、最玄、最不易把握的,因为文化的发生、改进、转向、定型与消亡都是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进行的整体变迁。所以,本文梳理"伪信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定型"伪信息"的文化效应更是一种尝试与发问。  相似文献   
6.
从含义、特征、意义、方法等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创思维进行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挖掘。认为词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创思维”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创思维”三个词汇的机械相加,其本质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有力解答“中国当下性问题”的创造性结合。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面临着信息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持续发展力不足、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管理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症结,亟待进一步得到妥善解决。结合高校党建工作与信息化现状的鲜明特点,本研究试以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的内容(实践与运用)、瓶颈与问题方面展开逻辑研究,旨在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