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中国人为大我争面子的行为与小我争(或护)面子行为间的关系的角度探讨中国人大我争面子行为的心理学意义.研究一结果显示:小我争、护面子导向量表得分双高组的大我争面子量表得分显著高于一高组和双低组,即提示前者更需要采取为大我争面子的方式来解决小我争面子与护面子需要间的冲突;研究二结果显示:小我争面子导向高的个体会在能力类特质上进行自我增强,小我护面子导向高的个体会在共享类特质上进行自我增强,而大我争面子导向高的个体则同时在两类特质上表现出自我增强,即提示为大我争面子可以让个体同时实现两类社会赞许价值.最后,笔者针对本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自我效能感理论、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自我不一致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以及双维情绪模型是具有代表性的有关人类自我调节机制的解释性理论。其中有关情绪的作用和价值的部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用全新的视角,遵循"中庸理性"思路来思考情绪在个体自我调节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不能再忽视中庸思想对于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启示,尤其是对于个体自我调节行为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3.
自我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学领域,一直处于西方心理学家掌控主流话语权的状态,以至于其中的绝大多数研究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一批来自东方、具有强烈文化自觉意识的心理学家们开始试图从文化差异中寻找灵感乃至突破口。然而,来自文化差异的一线生机并不意味着要研究者们彻底摆脱西方主流研究范式的桎梏,理想的做法似乎是在两种道路间寻找到某种平衡,这便是所谓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