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1901年1月,为了挽救濒临危亡的统治局面,清政府被迫发布"变法"上谕,宣布"维新新政"。江西、福建、广州等地积极响应,在农务、工商业、教育、税收等方面进行部署、推行新政,这些新的举措对传统乡村社会造成冲击,引起了乡村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建设好新生的红色政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改组和消融中国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边界原有的一整套权力系统--其中以宗族势力为主要表现形式,这是其一;另外,建立新的政权还必须面对着第二个"对立",即民众的"专制"意识和新生政权的对"民主"的要求之间的对立.面对着这样的客观情况,毛泽东带领着中共党人,从实情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了一系列政权建设的方法和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理论的中国化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3.
4.
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为人、财、物征发动员的需要,建立了一套严密而行之有效的动员组织系统。这个组织系统在党政军和社会团体中均有分布,它们互相配合、密切互动,保障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革命动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杨昌济对青年毛泽东的成长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中西文化观上,杨昌济是持"中西融合论"的,主张融东西文化于一炉,冶出一种崭新的中国文化.杨昌济的这种中西文化观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青年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杨昌济的中西文化观,并成为他日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后期,由于人力、财力和物力有限,加上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中央无视苏区的实际困难,提出不切实际的动员目标,运用过于形式化的动员方式,采用“关门主义”的动员策略,实行过“左”的动员政策,致使中央苏区的革命动员工作陷入困境:部分农民抵制“扩红”运动,抗拒频繁的物资征用,抵触不断扩大的阶级斗争,甚至逃离苏区。为挽回革命动员的颓势,满足当时残酷的革命战争的需要,党和政府不得不启用更为强硬的高压政策和更为有力的激励政策,对民众实行再动员。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历史上,新党员入党并不是一开始就采用“宣誓仪式”,它的试行、发展、直至成熟经历了一个过程:党的创立时期,是宣誓仪式应用的酝酿时期,此时党员分为两部分,党的创始人和被吸收入党者。前者创立共产党性质的组织,并在此过程中自然转化为党员,后者主要通过介绍人的“谈话”加入党的队伍中来。大革命时期,宣誓仪式则开始试行,在一些马克思主义传播深入,群众素质好、觉悟高的工厂和学校,“宣誓仪式”首先被采用,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带有中国特点的程序和形式。土地革命时期,宣誓仪式逐步发展并初具模型,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各地方在应用上也出现一些歪曲和错误。抗日战争时期至党的十二大,则是“宣誓仪式”发展成熟时期,各地方有了其程序和方式的明文规定,特别是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宣誓仪式”确定为入党的必经程序,标志着其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