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
根据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从身体和心理健康、经济状况、社会参与、养老期望几个方面探讨我国老年人养老的突出需求和特点.对老年人家庭规模、成员构成、居住方式、子女状况等家庭养老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养老设施、社会服务等社会养老资源展开分析.研究发现:空巢家庭的老人已达47.53%;有12.54%的老年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失能老年人的孤独感问题和农村老年人的认知问题比较突出;老年人的经济独立程度提高,但城乡、地区之间的养老金差异较大;参与正式劳动就业的老年人比例下降而公益活动参与比例提升;我国老年人在享受老年优待、高龄津贴等福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养老设施或机构的覆盖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2.
3.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家统计年鉴和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通过构建评估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指标体系,全面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区域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总体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差异显著,在地理分布上自东向西并未呈阶梯状分布。具体看,高供给区域以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直辖市地区为主,农村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表现尤为突出;中供给区域的农村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整体偏低;低供给区域的农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均较低,与其他区域的差距较大。可知,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均衡是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在农村地区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应成为农村老龄政策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高龄化和失能化则是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伴随的重要发展趋势,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不断膨胀.本文通过构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评估指标体系,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河南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户口类型、子女数、日常生活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儿子儿媳或女儿等变量对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虽然我们对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及发展趋势有深入的了解,但对老年人口的具体特征变动及发展趋势的研究较为缺乏。通过对历次人口普查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我国老年人口群体特征变动的七大趋势:老年人口数量增速从稳变快、高龄化和老年女性占比增加趋势明显、有偶率增加与空巢化并存、寿命增加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在业率有所下降且城乡差异明显、生活来源更加多元化等。基于上述发现,指出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老龄政策应纳入生命周期的视角,积极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关注老年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中国人口变迁凸显出种种独特的文化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许多传统人口学的概念、指标、理论都难以精准地分析和诠释中国人口发展的现实。传统人口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部分指标的时代性明显不足以及尚未有效本土化,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流动和家庭研究领域的指标均为此类局限性的典型代表。中国式现代化和快速的人口转变为人口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场景,当代中国人口学未来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在继承传统人口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新特征以延续人口学的长期发展轨迹,同时遵循时代性、本土化、拓展性和国际化的理念,对传统人口学指标体系和理论框架进行改良或创新,不断推动中国人口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为世界人口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连续性理论解释了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迁机制,认为囿于家庭禀赋的老年人会调整自身的居住安排,但是这种居住安排的变迁受到老年人行为与观念的异质性影响和中介作用。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运用潜在类别模型和二元逻辑斯蒂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家庭禀赋对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支持老年人依据家庭禀赋理性选择居住安排的观点,家庭禀赋减弱会显著促进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并且这一结论在改变家庭禀赋临界值后仍然稳健。同时,这种影响的城乡异质性不大,时期效应显示城市空巢化趋势明显,而农村出现一定反弹。研究还验证了行为与观念对居住安排的禀赋限制的异质性影响和中介作用。一方面,在异质性影响下,行为与观念表现为紧密型和依赖型的老年人,其家庭禀赋减弱后与子女同住概率较高;另一方面,在中介作用下,行为与观念表现为独立型和工具型的老年人,其家庭禀赋减弱后会通过调整家庭社会网络类型,改变居住安排。综上所述,研究认为政府应正视居住安排的空巢化变迁,重点关注观念等软指标对居住安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