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2.
存在的领悟     
真理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海德格尔追溯形而上学的历史 ,在前期以此在为出发点 ,追问存在的意义 ,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真理观即“去蔽说”。他批判传统真理观中的“符合论”、“怀疑论”和“永恒真理观” ,认为它们是源始真理的衍生样式 ,虽然有自己的局限性 ,但也为我们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认为,被形而上学看作思想之本质的理性实际上是本真的思的异化物,它从表象性思维出发,将一切都作为对象看待,不仅遮蔽了存在本身,也遮蔽了本真的思。在他看来,本真意义上的思是与存在本身的应和,是对人们存在“根基”的沉思,只有返回存在本身,归属于存在本身,思才能显现其本真性。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是对传统理性的反叛,同时也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具有独特性,这表现在他将存在贯穿于其科学哲学思想的始终,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代科学本质支配因素的思考,主要归结为四点:第一,现代科学具有技术的本质,是现代技术本质典范的功能和形式;第二,形而上学的表象性思维方式是现代科学的前提和根据;第三,贯穿并支配着科学之本质的事态,乃是始终被忽视的、不可接近的无可回避之物,即存在本身;第四,追问现代科学合法性的存在依据,要求人们把科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存在和人的栖居留出广阔的诗意空间。海德格尔这一思考的目的在于返本开新,即返回原初的存在,达到存在本身的真理。  相似文献   
5.
人是谁     
王颖斌 《理论界》2008,(4):87-89
关于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整个传统形而上学而言,哲学家们基本上是从人之作为理性的动物和与客体相对立的主体来理解人的,这造成了人和自然的异化,使人和物的本真存在都被遗忘了,人和物都失去了真正的尊严和价值。海德格尔反对追问“人是什么”,他问的是“人是谁”。他从人之作为此在,作为存在的看护者而不是主人,开辟了一条认识人的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思考了支配科学本质的因素。他认为,科学蕴含着技术的本质,现代科学是现代技术本质的典范的功能和形式;形而上学的表象性思维方式为科学奠定了基础;存在本身是贯穿并支配着科学的本质事态。海德格尔的这一思考是为了返本开新,即返回原初的存在,达到存在本身的真理。  相似文献   
7.
面对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盛行,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越来越多的束缚和统治,海德格尔指出,存在的真理已经失落,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关于存在的思和诗开启了存在的本源性的真理,使存在的丰富多彩的特性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安全的居所,启示着人类生存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只追问"有"而讳言"无",海德格尔则给"无"以特殊关注。他将"无"与存在相联系,认为"无"就是存在,是存在者的"无化",而不是什么也没有。由此出发,他认为"无"不是消极的,而是具有许多积极的内涵。"无"向我们展现出另一片独特的天地,揭示出了存在的可能性、根源、超越、守藏等多重意义。海德德尔的这一观点不仅为我们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古至今,人类的自由问题始终是各个时代的哲学家无法回避的问题,与以往的哲学家们讨论自由的方式不同,柏格森从他的绵延理论出发,认为自由是一种既定的事实,自由逐渐演变为精神对物质的突破,并随着突破的程度不同而表现出自由的不同等级。通过柏格森对自由与绵延的探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和自由带来了启示性意义,并鼓励着我们不断地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是以"有"为最高原则的哲学,"无"在其体系中没有地位,原因在于它以存在者为切入点,以"是什么"的方式追问,以逻辑概念性方式进行思考。传统形而上学思考的一直都是存在者,把"有"和"无"规定在以主客对立为前提的对象化的框架中,海德格尔则打破传统形而上学的切入方式、追问方式和思考方式,以现象学的方法,从存在本身出发,用"如何"追问"无",用"畏"和"沉思"思考"无",使得传统形而上学发生了倒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