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册府元龟》是记载公元714年"北庭大捷"的主要文献,为多数研究者征引,但其中关于"献俘礼"的施行似难成立,所谓"北庭大捷"的定位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盖金伟 《西域研究》2007,(2):121-127
近20年来随着中国回族史研究的发展,新疆回族史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尤其在新疆回族来源、回民起义、回族伊斯兰教、回族文化等核心问题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总结成就,发现问题,有助于推动新疆回族史研究逐步形成自身体系,突出地域特色,在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昌王国的最初成立时间,迄今有两种基本说法,即“460年说”和“442年说”。两说的分歧在于对沮渠氏高昌政权性质的不同理解,而之所以出现不同理解,其根源可能在于对有关传世文献和吐鲁番出土考古资料的不同解读,值得注意的是《魏书》中的西域观念对研究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汉唐之际"心丧礼"虽作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学礼制度,但未纳入国家正式礼典,且长期存有异议,其内容较为集中地反映出集权礼乐型国家政体是以"师"即教育作为重要纽带方得以成就的事实。"心丧礼"的实质是明确"师"介于君权与父权之间的特殊社会角色,并强调其对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汉唐“私谥”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谥”是汉唐时期体现师生关系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其礼仪内容和形式大体形成、定型于汉唐。这种介于国家礼典和民间礼俗之间的“私谥”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汉唐时期“师”阶层在文化地位与政治影响间的尴尬。  相似文献   
6.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新疆通史>编撰委员会联合承担的<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以下简称<史料>)一书于2008年1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新疆历史研究,尤其是新疆抗战史研究的喜人成绩.她不仅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辱的爱国主义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7.
“释奠礼”是中国古代学礼制度的核心内容,唐代是其最终定型的阶段,此后“文庙”释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其影响及于东亚诸国。何以始自先秦的“释奠礼”至唐朝方才定型?在众多先秦汉魏古礼之中,为什么“释奠礼”可以成为文化传统的标志?选择先圣、普及孔庙、推崇释奠、完善仪轨是唐朝文化权威构建系统工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主体架构和核心内容。正因如此,“释奠礼”定型于唐,随后成为古代中国礼制史上最为隆重的盛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