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科本位的思想当前在高职课程中的表现仍根深蒂固,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如何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型高职课程体系是当前必须应当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程综合化是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涉及的重要课题,机电技术应用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教学内容体现对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突出行业和地方特色。本文就机电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综合化的构建,以及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广雅疏证》为代表的古代同义观与现代同义观迥然不同:后者要求同义词语之间的词义大致相同,而前者只要求同义词语之间具有相同义素。古代同义观重词语之间的语源关系而轻词语之间的类属关系,重直观感觉而轻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游戏的态度来对待语言的运用,在社会用语中出现了随意化的趋势。它表现为:对词语语义解释的随意化;词语适用对象的错位;词语感情色彩的错位;大量异形词的存在;仿拟辞格的大量使用;新的搭配方式大量产生;中英文杂揉形式的存在和图示化语言的出现。随意化已成为社会用语中一个应该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语用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提(Presupposition)是语句中没有宣称而暗含着的意思。前提虽然不是信息传递的重点,但毕竟是信息传递的一部分,它在表达和理解两方面所具有的微妙而重要且无以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引起语言学家们的重视。本文将关注中心放在前提的言用表达层面,通过对语用前提的考察,以使关于前提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对于语体色彩存在差异的同义词语的选择,是把汉语作为二语习得者的一个难点,容易出现偏误。文章选用一百多个有鲜明语体色彩的词语,通过"HSK作文动态语料库"检索它们的使用情况,分析了二语习得者语体色彩偏误的分布特点及偏误类型,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东方人区别于西方人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储蓄,而中华民族尤以含蓄著称。中华民族不仅追求行为举止的含蓄,推崇笑不露齿、行不露足.更追求语言表达的储蓄.推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语言储蓄是有身份、有教养的表现,是君子、雅士所为;语言直白是没文化、没教养的表现,是渔妇樵夫等社会底层人物所为。含蓄成为公认的汉语表达的较高境界,是听读者乐于接受且容易接受的一种表达方式.是说写者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这样.天长日久,含蓄就成为汉语的一大特征,成为汉语表达的理想标准。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dwardSapair教授说:“语言的背后是…  相似文献   
8.
怎样才能上好枯燥无味的电气专业课 ,怎样才能提高电气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这是长期困扰着我们专业课教师的一道难题。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发现学生对一些推理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较感兴趣 ,而对一些基本上是叙述性内容的专业课程 ,那怕明知与本专业密切相关 ,学生听课时也提不起精神 ,兴味索然。通过分析和观察 ,发现上述现象是因授课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只有量的变化 ,而无质的变化所引发的。为了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近几年来 ,本人在电工工艺学、工业企业供电、建材机械电气设备等电气专业课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论言语义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义是语言单位在实际言语运用中的意义 ,是语言单位在特定语境中所具有的特定的意义。我们认为把言语义分为语境义、语用义和修辞义是不合理的。在本文中我们把言语义分为具指义 (含具化义和类化义 )、修辞义 (含比喻义、借代义、双关义、反语义、词类活用义等 )、搭配义、会话含义、主题义和联想义六类  相似文献   
10.
区别词"男"、"女"与中心词语的搭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别词“男”、“女”和中心词语的搭配是有选择性的 ,有几类词语因其语义侧重点不是性别特征 ,不能与区别词“男”“女”搭配。能否与区别词“男”“女”搭配 ,这是汉语词语表现出来的一种语法的“性”。这种搭配能力的有无和高低 ,取决于社会心理和语言使用习惯 ,而且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