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均主义在我国虽然已危害多年,给全国人民带来无数灾难,使社会主义建设受到莫大损失,甚至损害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沾污了共产主义这面伟大的旗帜,但是,它至今并没有完全形成“过街老鼠”,还在不时妨碍着按劳分配的贯彻。为了探索彻底摧毁平均主义的途径,使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2.
关于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在我国始终是一个异常重要的问题。其重要性是由我国幅员广大、拥有11亿人口、56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特有国情所决定的。许多年来,更为集中的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各方面人士已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仅就几个问题谈谈我的认识,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在国民经济调整中,中央提出的一条重要方针。这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针对我们过去在经济工作中长期不从实际出发,不能实事求是,不讲究经济效果的弊端提出来的。这条方针,反映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表达了广大群众努力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因而一经提出,就在全国得到了热烈的响应,显示了它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根据我省省情,正确认识和切实贯彻发挥经济优势这一方针,无论对于确定我省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措施,还是对于搞好当前国民经济的调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贵州经济是全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情况同全国相比,存在着不少共性;但是,它同各兄弟省市区相比,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社会经济状况也是大不相同的。因此,从全国范围这个角度,科学地评价贵州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不能不成为我们据以研究贵州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加快民族经济发展要有新思维,民族经济学理论也必须发展和创新。发展生产力要敢于"一步登天";要加速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的整体素质;生产关系必须实行"第二个飞跃";通过农业产业化把农民引向市场经济轨道;要以市场导向和科技导向制订发挥特有优势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意思。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根据这个科学的论断,提出了“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这是初级阶段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正确领会,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处于落后地位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一般地区难度更大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些地区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索,并作为开展这一研究的“引玉之砖”。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将给民族地区的崛起带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7.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这是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向全党郑重提出来的任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突出理想和党性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在理论上搞清楚了,才能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精神上来,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此,本文试就理想和党性有关的几个问题,谈些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下,贵州、云南、广西比邻的三省区应当顺应全国经济发展趋势,审时度势,抓住种种新机遇,以有效联动为原则,组建"绿色金三角"经济圈,形成集团优势,实现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结构包涵的领域相当广泛,现只就贵州“十五”期间经济发展所涉及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取得了巨大而辉煌的成就,是其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九十年代,我国又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是我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丝毫不能放松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我们不但要知道八十年代的一切巨大成就和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且更应懂得九十年代实现小康目标乃至下一世纪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也都将决定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可以断言,只有社会生产力的升级换代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手工生产力能够在较大范围内为机器生产力所取代,生产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质的变化,小康目标才有可能圆满实现。由此可见,九十年代我国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既是有基础的,获得新发展是有可能的,同时也是艰巨的。因此,必须很好地研究发展生产力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为沿着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指示的航向顺利前进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