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太平天国赋税制度的混乱与中央财力的匮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税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国家机构赖以建立并进行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从封建社会以来的历朝政府,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赋税制度才能保障供给,以便进行正常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反之,如果税制混乱无章或暴敛无常,那必然会陷入财力窘整而导致国家机器运行失灵,甚至会因财力匾乏而困毙。太平天国立国十四年之久,曾据有半壁河山,但最终失败了。究其原因,除政治、军事的因素外,赋税制度的混乱导致物质基础崩溃应该是一个不应忽视的因素。一、走不通的宗教公产主义道…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时期,徐致靖是积极支持并参与变法的封建官员之一,曾上疏“请定国是一,举荐康有为、谭嗣同等。慈禧发动政变后,被革职,判刑永远监禁。但他的生平仕履,《清史稿》语焉甚略,钩稽史料,对其家世及变法活动略为详细,兹述于下。一徐致靖(1844-1918),字子静,江苏宜兴人,寄籍宛平,出生于封建官宦之家。其父徐家杰系道光甲辰(1844年)顺天举人,丁未、(1847年)进士(与李鸿章同榜),历任山东临淄、商河、阳信、益都等县知县,晚年任北京金山书院山长,有政声,号为徐青天。受洋务派影响,主张开铁路、办…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民族问题对国家前途具有重要意义。辛亥革命前他提出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学说,辛亥革命后提出“五族共和”的思想。五四运动后,其民族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对外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对内主张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指导制定不同民族政策的基本思想观念主要有二:一曰夷夏之防、华夷之辨;二曰四海一家、华夷同体。由这两种不同观念指导制定的不同的民族政策,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后果。明初的朱元璋虽以“种族革命”相号召而起兵,但他执行华夷同体、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缓和了民族矛盾,赢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和新生政权的巩固。而太平天国政权及其领袖洪秀全以夏尊夷卑、华夷之辨观念为指导,制定了狭隘的名为种族革命而实为种族复仇的民族政策,将打击清王朝与排斥、仇杀满人相混淆,把反封建与反满人相等同,在实践中导致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以至多次发生屠杀旗兵满人事件。太平天国政权的最终失败,其原因固非止一端,但错误的民族政策应是这诸多原因中的一个,这恐怕是没有疑问的  相似文献   
5.
一、对几种失败原因说的商榷意见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曾三年间横扫了东南半壁河山,打得清政府如暮燕釜鱼,惶惶不可终日,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到头来又失败了。这就为人们留下了一个深思的问题,它失败的原因何在?对此史学家们曾做过多种解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没有先进阶级领导说。按照某些权威性著作的说法,它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一提法曾长期在史学界占据统治地位。今天看来,这一理论是经不起认真推敲的。首先,它是一个建立在超越时代和阶级阶段、凿空基础的假设性立论。…  相似文献   
6.
咸丰帝即位初,赵光奏陈时务四条,指出:"吏治日坏,武备不修,缉捕废驰,亏空累积"①是最大的时弊,可谓切中了要害。武备废驰是清朝后期政治腐败的主要表现之一。咸丰之前,清朝的武装力量主要有八旗、绿营之分。从康熙朝开始,作为清朝"经制之师"的八旗兵已经腐化,绿营取代它成为军事主力。但到乾隆后期,绿营兵也渐趋腐朽,至道光、咸丰之世绿营兵已腐败至极,怯将疲兵,如同刍狗。本文试对这一时期军备废驰的状况作一些具体考察,以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更好地认识清朝统治的腐败状况。一、将佐冒领克扣军饷,营丁生计日困翻阅文献,所见…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虽曾有过断续的立法活动 ,但不曾编订颁行系统规范的刑典。散见的律文证明 ,太平天国突破了魏晋以礼入法的立法原则 ,确立了以信基督、拜上帝为指导思想 ,以轻教化、重刑罚为最大特点的立法原则 ,刑法制度的突出特征是 :1 刑罚苛猛残酷而且广泛 ;2 无刑典可本 ,滥施刑威 ,一罪数罚或轻罪重罚的现象严重 ;3 法无定科 ,执法官徇情舞弊 ,对下滥施刑罚、对上犯法不究的枉法现象普遍。太平天国不但没有建立起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刑法制度 ,反而较多地继承和恢复了封建社会前期残酷、野蛮的刑法制度。这是刑法史上的一次大倒退。对此 ,洪仁虽曾有过许多文明进步的建议和主张 ,但实际上未得到实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