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商务英语写作教材是传播商务英语写作知识的重要载体.在过去30年,我国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经历了三个发展过程,从开始的外贸函电写作逐渐过渡到应用文写作,进而发展到今天的商务沟通教材.本研究回顾了近30年来我国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的演变历程,分析了我国商务英语教材编写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我国未来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的编写方向.  相似文献   
2.
哲学札记     
学习要写札记,效果才大,印象才深刻。札记不一定是摘录书上的东西,也可摘记心得、体会一类。这类摘记,往往最易联系实际,因为凡是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实际生活、实际思想相联系的,才最易有心得、有体会。这类心得和体会,往往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因而是不成熟的,但一经摘记就过滤了一道,淘掉大片砂砾,总要存下几毫不无有益的东西,日积月累,千淘万滤,往往也可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的思想,否则,稍纵即逝,这一点一滴的东西也便滑过去了。因为是札记,总是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最紧要的思想,虽然不成熟,却也可避免掉那种没有多少见解却硬要搜索枯肠写大文章的痛苦。我只算开始学哲学,想到写札记的好处就动手写,主要给自己看,也打算随时向同志们请教。偶或有一两点觉得还可提请大家斟酌的,便抄出来请大家看看。  相似文献   
3.
道德,在阶级社会中是否具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同资产阶级伦理学的一个根本分歧。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具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伦理学认为,道德总是超然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也不具有阶级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的理论根据。在阶级社会里,最基本的影响全部社会生活的社会存在,就是阶级的对立。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存在,不能不决定着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道德,也就不能不具有阶级性。所以,恩格斯在明确地指出“所有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之后,就更着重地指出:“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甚至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对立已被遗忘了(请特别注意这句话!——引者)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之上的、真正人类的道德方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读《满洲金石志》,党元代的张成,在对黑龙江下游地区的开发上,功不可泯,是一位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 张成,湖北蕲州人,’在元朝政府任职,为敦武校尉管军上百户,曾被派遣到“黑龙江之东北极边”屯田镇守。他的墓碑清楚地记录了他参与元朝政府对黑龙江下游地区经营管理的史实。 黑龙江下游,元代归水达达路管辖。《元史·地理志》记载:其“土.地旷阔,人民散居。元初设军民万户府五,抚镇北边。……分领混同江南北之地。……设官牧民,随俗而治”。五个万户府就是胡.里改、桃温、斡朵里(怜)。脱斡怜、孛苦江等。当时的混同江包括现今松花江及松花…  相似文献   
5.
叶敏  石梁  袁泽沛 《理论界》2005,(11):64-65
本文认为,在众多有关商品价值决定理论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能比较全面的、令人信服的地解释IT产品价值“谜底”。但是,由于今天的科学技术、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环境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时期完全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历史的发展要求而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修正。本文将在劳动价值论的修正模型上构造一个能比较全面反映IT产品价值结构的价值决定模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德科学,是无产阶级战斗的武器之一。它应当在战斗中充实、完善和发展。它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其他一切学科一样,应当是活的科学,我们只应该从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人民活生生的斗争实践中来研究它。我以为,这是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道德科学应有的基本看法。根据这个基本看法,我想来谈谈研究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的意义和任务,谈谈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立升、光耀两位同志:《学术月刊》第九期发表的两位的大作“谈道德的共性和个性”,标明是同我商榷的。在大作中,你们两位说了一些同我“商量”以及“不对之处,敬请指正”之类使我担当不起的客气话;也同时已经替我下定“混淆了事物(或现象)共性的范围”、“没有从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入手,而是把不同事物(或现象)即阶级社会中人的共性,意识形态的共性,道德的共性等等混在一起”之类的结论。拜读了两位的大作,我有若干迷惑,因此,只有既作答复又作请教。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建设日益蓬勃发展的时候,我们看到一种政治现象,就是:有极少数的一些人,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打着过革命的旗帜,也还比较积极地追随无产阶级的政党从事过革命斗争;到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却逐步露出了脑后的反骨,抛弃了革命的旗帜,暴露出他们并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而只是党的同路人,只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分子的真面貌。前一时期一小撮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对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各种进攻和诬蔑,就是比较近一点的例证。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从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入手来解释这种政治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才有利于我们提高认识和进行捍卫党的总路线、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对于青瓷的审美认识是唐宋时期及其后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分析其内容和观念,则可以发现,这种审美只是针对特定的青瓷种类的赞颂和演绎,因而其认识本质上只是人处于政治生活之下的一种诉求的反映,而非面对青瓷之自身。故此,唐宋及其后的青瓷审美对器物自身和其所呈现的颜色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和审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