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认为主体间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本质属性,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人,主体性是主体与客体发生关系所表现出来的以"我"为中心的能动性、占有性,主体间性是不同于主体性的、在教学中以师生共同面对的客观事物和认识对象为依托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的规定性。交往是师生主体间关系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主体间关系的核心,师生间建立主体间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单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只有主体间性才能还给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在教育理论领域已无可置疑,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是经常忽视甚至排斥学生的主体性,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自身的角度主观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认识到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更重要的,要改进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具有创新内涵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教育民主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共同的努力方向。教育民主化包括两个方面 ,即个体受教育机会和个体受到的民主教育。个体的受教育机会不仅指学生的入学机会 ,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否获得平等的学业成功的机会。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更要承认他们的差异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相信他们的潜在能力 ,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都能取得学习的成功 ,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协商课程与领悟课程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协商课程是让学生参与并修改课程方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批判、探究和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领悟课程是指各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由正式课程决定并影响运作课程。协商课程与领悟课程的相同之处在于均是针对以泰勒模式为主流的现代课程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有相同的立论基础,强调还原课程的本真价值,强调师生的平等和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同之处在于协商课程更强调协商过程,反对教师独裁,是外显的;而领悟课程强调领悟的过程和结果,反对忠实地执行课程,是内隐的。  相似文献   
5.
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 ,是提高民族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开展双语教育 ,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 ,保存与传递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必要手段 ,是少数民族地域分布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教育 ;重视族际语汉语的学习 ;开展双语教育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只将课程研究局限于学校开设的正规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还必须开展对潜在课程的研究 ,重视学校内部的组织机构 ,文化氛围 ,师生关系等潜在课程因素对学生产生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已远远不够,教师还必须培养出有创造性、能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并以此衡量教学工作的成败得失。因此,教师必须改进教学工作;转变旧观念;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抓好课堂教学;注重搞教育科学研究等。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合格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