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论法律信仰     
石茂生 《南都学坛》2002,22(2):90-92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灵魂 ,只有在全社会成员中形成法律信仰 ,法治社会才能建成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发自内心的虔诚的信任、相信和崇拜 ,它包括对法律的神圣情感、对法律的科学态度和对法律活动的积极参与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法治实践又是法律信仰的条件和源泉。  相似文献   
2.
论法律继承     
一个民族的存在必以其历史为基础。一个民族的法律只有与该民族的历史相沿承、与其本土资源相适应才能存活。法律现代化的口号喊得再高、再响,使法律与本土资源相适应终是其根本途径。在我国,法律移植轰轰烈烈地进行了近百年,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最终还是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对历史的继承上来。本文以重新探索法律现代化路径之选择,检讨法律移植之得失,审视历史沿续的不可避免为出发点,以社会的法律和社会的文化之一致融合为落脚点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制定是为了能够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得以贯彻实施,充分发挥法的功用,求得最佳的法律效果,最终达到以法治国的社会目的。为此,就有必要对法律制定的全部程序及内容进行监督;同时,为防止法律在实行过程中被扭曲而走样或被阻隔而不能有效贯彻,也必须对法的实施进行严格监督。本文就我国法律监督的内容和原则谈点看法,求教于法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4.
与行政、立法相比,终结性是司法的重要特征。司法终结性特征是法的权威和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而要贯彻司法的终结性就必须对司法进行改革。本文针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三个方面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法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使法治模式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法治模式的内在要素有信仰、原则、制度和规则 :法律信仰是法治模式的灵魂 ,在古代就出现法学家、思想家对法律的信仰 ,但只有融入法治现实的信仰才是法治模式的要素 ;法律原则是法治模式的基石 ,它既是法律信仰的外化 ,又是法律制度、规则建立的基础 ;法律制度是法治模式的构架 ,制度是把信仰、原则与规则联系起来的纽带 ;法律规则作为法治模式的细胞 ,是其他三要素的具体化和载体。只有重视法治模式四要素的建设 ,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法治社会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6.
论检察权的宪政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察权宪政地位主要指检察权在一个国家宪政制度或政治制度中的定位和地位.研究检察权问题,健全检察制度,首先必须对检察权的宪政地位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本文从文本性规定和实践性内容两个方面对我国检察权宪政地位作了分析,认为中国检察权是一种独立的基本国家权力,它与行政权、审判权相并列.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建设的思考石茂生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需要法制来规范、指导和保障。同时,市场经济对法制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问题,是我国法学工...  相似文献   
8.
《天坛宪法草案》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国初年宪法起草委员会拟定的《天坛宪法草案》,历来评价甚低,有的还把它与北洋军阀制定的几部宪法混为一谈。我们认为,应该重新评价。《天坛宪草》是资产阶级为维护辛亥革命成果,防止野心家独裁专制,促使中国步人民主法制正途而作的艰苦努力,是对《临时约  相似文献   
9.
论西方两大法系国家中的判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茂生 《晋阳学刊》2002,3(2):15-18
判例在普通法法系国家中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渊源,但其作用并不是至高无上和绝对的;民法法系国家一般不承认判例的约束力,但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职业化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职业化是我国法治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实现法律职业化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法律职业化制度建设有四个方面法律职业素质教育制度是法律职业化的基础;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是法律职业化的关键;法律职业能力训练制度是法律职业化的核心;法律职业保障制度是法律职业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