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繁仁先生潜心研究美学35年,在西方美学、审美教育、文艺美学、生态美学四个领域都有所突破和建树。西方美学是曾先生整个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持和智慧来源之一,审美教育研究则是将美学理论与教育结合的典范,具有沟通理性与感性、德育与智育、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不可替代"的"综合中介"作用;文艺美学研究是曾先生学术研究的起点和重要突破领域;生态美学研究则是曾先生对新世纪中国美学的最重要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美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代中国的庄周和古希腊的柏拉图象象双子星座一样闪耀着经久不息的光辉。任何对东西方美学有所了解的人都不能不承认他们对美学发展的深远影响。他们的思想深刻反映了东西方人的观念、思维方式、美学思想等方面的特色,有趣的是这两位对人类美学思想发展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却不约而同地以反艺术的面目出现。本文通过对庄周与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比较、分析,认识庄周与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各自特色。  相似文献   
3.
墨子的礼乐批判及其美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子对礼乐传统和儒家礼乐教化的批判 ,大体上是兼顾礼乐的 ,而对春秋以来的礼乐活动的批判则主要侧重于“乐”即当时社会的审美和艺术活动方面。这主要通过墨子的“非乐”论集中表现出来 ,突出地体现出他的礼乐教化观的功利主义特征。《墨子·非乐上》载 :子墨子言曰 :“仁之事者 ,必务求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 ,将以为法乎天下 ,利人乎即为 ,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 ,非为其目之所美 ,耳之所乐 ,口之所甘 ,身体之所安 ,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 ,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 ,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  相似文献   
4.
生态美学·传统资源·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两位中国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生态美学”论题,引起了众多中国学人的热切关注。十年来,生态美学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学术成就。不过,严格说来,将生态美学视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还为时尚早,它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还处于不确定状态。在研究对象、范围方面,目前存在着生态美、自然美、生态审美观、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等不同看法;就研究方法来说,生态美学提倡突破西方哲学、美学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感性与理性二分的思辨方法,但现在仍处于挣脱二元对立思维方法的过程之中。针对生态美学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有的学者提倡综合研究,但这很容…  相似文献   
5.
祁海文 《阴山学刊》2002,15(2):37-41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礼乐教化观念 ,并从内在心性修养方面发展了孔子的美育思想。孟子美育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 ,以“德教”为中心 ,特别重视内在道德情感的自觉培养 ,并与“性善”论和“仁政”学说相联系对礼乐的审美教化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论述。孟子的“引《诗》论教”和“说诗论教”发展了孔子的“诗以义为用”的“诗教”倾向 ,具有明显的义理阐说意味。  相似文献   
6.
徐干在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了"美育"概念,他的"美育群材"说与席勒的"美育"基本内涵非常接近,集中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礼乐教化"为核心概念的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刘勰艺术“意象”论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继承前代哲字和美学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全面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意象”这一艺术创造中的重要问题。“意象”论揭示了艺术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特征。刘勰从艺术创造的动态过程具体分析了“意象”的意义,艺术构思的结晶是“意象”的内在生成,语言对“意象”的物态化是“意象”的外在实现。  相似文献   
8.
荀子继承了孔子以"礼"约"仁"、"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的美育思想,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以"化性起伪"为理论核心,以达到"美善相乐"境界为最终目的,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礼乐教化对人的性情的规范、塑造和陶冶、净化作用,是先秦儒家美育思想的系统阐发和体系建构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概念,如神、理、气、韵、意、象、风、骨等,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气”。在古代文论中,“气”几乎无处不在,许多重要问题都与“气”有关,都用“气”来表述,许多重要概念如神、韵、风、势等都要联系“气”才能解释。但“气”又是古代文论最复杂的概念,它内涵丰富、涉及面极广,在很多情况下却又含义模糊、意旨源俄。因此,由之而形成的古代文论的“气”论思想既非常重要,又常使人难以准确把握,成为古代文论研究中的难题。但大体说来,古代文论的“气”论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然之气论、作家之气论、作品之…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虚静”说最本质地表现出了哲学境界与美学境界、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的内在统一性。其美学的内在精神联系表现为:虚静的实现——超越的审美追求,以自由的心灵去观照宇宙自然,万物人生;虚静以体道——审美的直觉体验,以自由的心灵对天地万物作整体的审美直观;虚静以凝神——走向艺术的自由妙境,把它与技艺等活动的自由境界联系起来,使“虚静”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