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荀子的"信"伦理思想是在战国语境下的产物,"人性恶"是其哲学基础,"群"是其基本支点。荀子认为"信"应该包括治国、社会和个人修身三个方面。但作为封建社会倡导的主要德性之一,"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之处。在现代社会,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诚信建设迫在眉睫。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从荀子"信"思想中借鉴积极成分,另一方面自觉突破其局限部分,使诚信成为人们内化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在面对道德意志无力的现象时,孔子、孟子、荀子都根据自己的理论学说提出了自己的克服路径.孔子认为应实行道德教化,孟子认为反诸求己中求“心”最为关键;荀子与孔孟不同,把解决的路径放在主体知性选择能力的培养上.先秦儒家对道德“意志无力”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同时也为以后儒家解决道德“意志无力”提供了总体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勇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大学生进行勇德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意义。勇德教育与道德行为是一脉相承,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统一共同发展。勇德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有着促进作用,通过勇德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对生命尊重的道德行为,端正大学生实事求是的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见义勇为的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律己慎独,人格独立,促进大学生"有耻且格"。对于勇德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应尤其重视对大学生勇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