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费孝通英国观的形成是与他对英国民主传统的推崇与好感分不开的。尤其是在二战前后英国所表现出坚韧与不屈的民族精神,更加深了他对英国民主制度的认同。在其看来,英国民主虽历经数百年之演变,但其所蕴涵的民主精神却从未发生变化,对民意的尊重,对特权的藐视,追求社会公正公平成为英国民主传统中最核心的内容,由此也构成费孝通英国观的主要认知路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40年代,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费孝通表现出当时知识分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对国家内政和国际环境所特有的瞩目与关切。费氏在对国家未来命运表现出深切忧虑的同时,也将目光聚焦于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之中,希望通过对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格局的观察与分析,为陷于困境中的中国找寻一条出路。体现出当时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也为他之后社会文化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祝小楠 《北方论丛》2015,(4):96-100
民国时期,江苏省第三届议会因议长选举引发风波,继而演变为议会内部派别间的激烈争斗,以至在长达60天的会期内未议一事,未决一案,引发社会舆论极大关注。并引发学潮抗议。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停息,反而朝着更为恶化的方向发展。在议长难产的情况下,前江苏省咨议局、江苏省议会秘书处课员叶立民竟不惜自戕,以死谏警示省议会,反映出社会各方对议会的极端不满与失望。透视整个事件,充分表明,在现代化民主制度移植到中国传统政治土壤的过程中,观念的杂糅,制度的失调,利益的碰撞最终成为引发矛盾的根源所在。由此凸显出议会政治在民国时期所遭遇的困厄与阻碍。  相似文献   
4.
费孝通的美国观在抗战胜利后无疑具有典型性与时代性,对美国社会诸方面深刻剖析不仅彰显出其独特视角与观点,亦同时体现出二重性特征;即对美国推崇与批判并重,折射出其本人的两难心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