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立意是写作主体的思维情性与客观外物撞击而迸发出来的智慧和灵感的火花。主体的情性素质构成主体的自身强度,客观世界是立意形成的信息源泉,立意的过程,是一个写作主体与客体外物磨砺撞击的过程。主、客体本身的强度以及撞击过程中的力度,是决定立意强度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2.
语体就是由语言含义、语言结构、语言情采和用语手段等因素构成的语言表达的整体形态。它受个人的情性、用语习惯、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而散文是写情写性的 ,因而其语体也呈现出独具情性的审美特征。或本色天然 ,自由真率 ;或铺采扌离文 ,金声玉振 ;或标新立异 ,活跃灵动。如此种种 ,多姿多彩。总之 ,散文的语体是个性化 ,多维度 ,同时又是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感的。  相似文献   
3.
天地人心,精理为文.理趣美是散文的一种最高境界.它是情感美、画幅美和气韵美的大融和,大升华.其表现形态可以归纳为思接千载,探求常理;内省外视,揭示奥秘;定格瞬间,显示永恒等.这种理趣美的形成,源于作者对世界外物的整体性感悟,对人生意义的普遍性揭示和哲理性思考.而且还与作者借以承载这种思考而展示的景、事、物、场面所呈现出的审美特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当前语文教师专业化课程还存在许多不足,要培养新型的语文科教师,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科学规划课程设置;强化基础教育工作母机的职责,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统一;开发潜在课程,培育教师精神;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试论微型小说的立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小说是从80年代以来在我国迅速崛起并呈迅猛发展态势的一种新型文体,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追求使其显示出强烈的时代适应性。本文从追求丰厚的审美意蕴、显示强烈的时代意识和表现出深刻独到的人性思考等三个方面,对目前微型小说领城的一些创作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微型小说虽然篇幅极为有限,但完全可以突破文体的局限,追求一种丰厚、新颖和深刻的思想内蕴。并认为科学地体认微型小说的这种立意意识,对适应时代要求,繁荣文学创作,促进微型小说的蓬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祝德纯 《云梦学刊》2002,23(6):65-67
散文的营构,有两大主流:一是随意驱遣;一是以法绾合。本文认为当代的散文作者们既有对传统的承接,便更多的是创新与探索,诸如散点铺排、意旬纷呈、镜头组合等等。既显示出作者极其开阔的营构视野,充分张扬着作者的创作个性与审美追求,也极大地丰富了散文创作的艺术内涵,有效地增强了散文文体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散文抒情艺术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在散艺术园地里,人们在承接传统抒情技巧的同时,创造了许多新的抒情手段,或用现象还原式的冷抒情,不动声色,引而不发;或借用意识流手段,展示潜意识的感觉与流变;或是以内力充盈的大气磅礴,放达写情,写出一种“大散”的气度和风范。这些都有效地拓展了散写情艺术的新领域,也开辟了散写情艺术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其讽喻诗、感伤诗在艺术上迥异其趣,根本原因在于诗人的创作目的和创作心境都不相同。前者是以诗歌作为干预现实的武器,后者是以写诗作为闲适生活的补充;前者大多写于作者志气高昂或感情深沉之时,后者大多写于作者心境悠闲平和之日,因而其闲适诗在白居易的诗中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散文的气韵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创作中,创作主体与描述客体的内质美交相辉映,就会使散文形成一种独特的气韵美。具体表现为描述客体充盈的生命活力、创作主体独有的气质张扬和散文特有的写气图貌的行文气势。而其中主体气质则是形成散文气韵美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文中着意对主体气质的表现形态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在散文创作中,主体气质是“个性”状态,是独立的,无可替代的;地呈“共性”状态,其深刻性、代表性、有鼓天下之动的功用;个人的整体风韵则呈趋同性状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散文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形式——网络散文.并且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文章以传统纸介散文作为参照,着重于网络散文的形态、意识、语言特征、交流与接受等方面的研究,并探讨新媒体写作状态下网络散文的特征、走向,发掘其人文意识及特有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