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于炎夏的美白防晒,到了秋冬,便成了保湿的旺季。在萧瑟的日子里,环境温度、湿度降低,保水不易,让你特别感受到肌肤干燥老化的威力。没错,干燥正是老化的先驱,干燥的季节,最重要的美体功课,就是抗旱,保湿!  相似文献   
2.
从圆说起     
升火做饭,锅是圆的;一日三餐,碗是圆的;求人办事,章是圆的;作奸犯科,铐是圆的;生老病死,碌碌一生,从起点到终点也是圆的.  相似文献   
3.
当晚,小马把他的妻子捆成"粽子",拖到卫生间后,往其身上浇冷水。妻子不停地求饶,小马却兴奋异常,他随后还心狠手辣地往妻子身上滴蜡……  相似文献   
4.
秋水 《老友》2014,(12):50-50
正朱德故居坐落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西一公里的琳琅山下的朱家大湾,是一座清代嘉庆末年(公元1820年)修建的四合院(现为三合院)农舍。故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37平方米,建筑面积336平方米,是朱德的先辈来马鞍场落户的第二个住地。朱德故居为土木结构的悬山式建筑(包括土筑墙体、双檩、木屋架、小青瓦屋面、黄土地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社会,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乡村社会,而是"单位--家族制"的"第三种社会".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形态,实际上是呈乡村社会、城市社会与小城镇社会的"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6.
调研表明,村民自治的绩效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坚持改革思路,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经济取得了震惊中外的成就,《八五》计划所提出的许多任务都将超额完成。原定的在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大约可以提前五年实现。中国大陆目前已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处于小康水平,而且这类地区今后五年会逐渐扩大,直至全国各地区都达到或超过小康水平。李鹏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小平同志八十年代初在提出用20年时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时说过,这是雄心壮志。在经济总量已经比较大的基础上,下世纪初用10年时间再翻一番,应…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我国农村实施民主政治,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一直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一个带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不高的偏远山区,如何搞好民主选举,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关键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市化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会今年5月21日至2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了“农村城市化理论研讨会”会议。充满着学术争鸣的良好气氛,各家之言尽情阐发,虽然理论上各持已见,争论激烈,然而由于气氛民主,所以人人心情舒畅。兹将会议讨论中一些已经获得与会者共识的基本观点以及还存在若干歧见的不同观点,综述如下:一,与会大多数同志认为:农村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的实现程度是以各国科学技术、工业发展和农村社会分化状况为前提的,同时也与各国人口状况、资源配置、历史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农村与城市是人类活动的…  相似文献   
10.
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现代国家政权建构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双重同构过程,其中,民族—国家建构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和善治的基础,"民主—国家"建构是实现乡村善治的关键。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家政权建构理论探讨中国乡村治理变迁,并着重探讨中国现代化国家基层政权建构对乡村治理理念、组织和模式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