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艺消费与文化消费、文艺欣赏、文艺收藏等既有着共同点,又有着区别于它们的特殊之处,文艺消费和文化消费都与文化转型以及由此促成的人们的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文艺欣赏和文艺收藏是文艺消费的两种常见类型。但四者的内涵、外延不尽相同,各自的侧重点、发展变化规律、所体现的艺术、文化观念、文化形态和研究视角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与审美文化新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传播方式的演进必然影响和促成审美观念的变迁。方兴未艾的网络传播为人类创造了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审美感知世界的方式。网络传播对当代审美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催生了新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孕育了新的价值观和审美精神,刷新和激活了自由与共享、自主与平权、互助与奉献、开放与兼容等现代审美意识,极大地拓展了审美文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发展历史中的宝贵财富。他对教育环境、教学、学习、教材等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仍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人与客观世界相似的产物,汉字由字与外物"形似"的象形字发展到字与外物"神似"的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过程,恰恰体现了汉字与外物从现象相似发展到结构相似的相似递进规律.从宏观的角度看,汉字的产生、发展与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发展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相似论启发我们要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规律出发去考察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找寻汉字教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文艺消费中必须处理好宏观消费与微现消费、整个社会的消费和个体消费的关系、整个消费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文艺生态建设必须发挥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主体、市场主体、文艺生产者(机构)主体、消费者公民主体、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机构)等多种社会主体的作用和文艺市场的自调节能力,文艺生态系统、文艺消费系统的自调节、净化能力.提高消费者权益意识,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和健全文艺消费社会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审美教育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审美教育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首先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承继和实践精神的光大上;其次还表现在审美教育探索中解放诉求的强烈和人文关怀的自觉上。中国当代学者在审美教育问题上的探索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审美教育思想,不断推进对审美教育性质、特征的思考、论析。审美教育的独立性、特殊性日益凸显,审美教育领域不断扩大,审美教育范式出现了新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文艺消费与文艺生态建设息息相关。在文艺消费中必须处理好多种消费形式、需求的关系,使之正态发展。在文艺消费中还必须从文艺生态建设的高度着眼,自觉地保护文艺物种,维护文艺消费的多样性和多种文化形态的共生与协调。还要重视文艺消费与整个精神文化、社会消费的结构和谐适中、生态平衡。进行文艺生态建设还必须处理好伦理道德完善诉求与娱乐纵情原则的关系,保持二者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8.
以烟台市语文教师培养情况为例进行的调查发现:社会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需求达到了临界饱和状态;现有在职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素质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原有的语文教师教育模式和培养质量已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要求.我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专业今后的改革方向是:适当控制招生数量;进一步深化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体系的改革;走多层次、多规格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师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9.
文艺消费不单纯是一个文艺学问题,客观上要求综合运用文艺学、美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国内外当代的文化社会学、大众文化研究等盛行的整体性的研究范式和哲学、科学发展史上的“整体论”的方法论成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论武器。今日的文艺消费研究应转换思路,以整体论的方法包容和超越近代以来的分析方法,以整体有机论取代机械还原论,以揭橥文艺消费问题的玄奥。  相似文献   
10.
陈望道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他对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主要在于:关注语文基本理论建设,革新语文教材,尝试语文教学法的改革,倡导语文改革运动。他的许多主张切近实际,富于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他的探索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