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现代社会的基本教育权型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主义国家教育权,是广义社会教育权的分解物,是一种具有社会主义特殊规定性的国家权力,即以实现社会整体的教育权利为目的,并以满足服务于这一权利的要求为目标。由其它社会力量作为权利主体直接行使的社会教育权利,形成了与国家教育权和家庭教育权相对应的、由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狭义的社会教育权。地方教育权、学校教育权、教师教育权等,不过是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2.
教育权不是自由意志的表现和自然的权利 ,而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是通过意志关系的形式 ,对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教育关系的公开认可。因此 ,教育权本质上不过是由法律所确定、区分和维护的社会权利。国家教育权是国家依法行使的公权力 ,它包括国家的施教权和对教育的统治权、管理权。国家教育权是继受性的权力 ,它的统一性 ,是由教育权的社会权利属性所决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教育权的职能和作用机制不应削弱而应加强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古代法中“重农抑商”传统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法律困辱工商业者、限制私人工商业发展,这是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传统的形成,直接由“农”、“商”对封建国家的“利”、“害”属性所决定。从政治经济方面讲,私人工商业对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结构的稳定有着经常性的危害,它常导致小农经济瓦解。从伦理方面讲,私人工商业是对封建等级秩序、“均平”秩序、俭朴秩序的经常性破坏因素,它易导致社会尊卑贵贱紊乱。这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封建国家以“重农抑商”为国策  相似文献   
4.
诗词分疆而治,大约从唐末五代到苏轼之前这段时间。当时的情况是:词言情,诗言志。词应歌,诗应诵。文辞有雅俗之分,格调有尊卑之别,题材相异,功用亦殊。总之,“诗庄词媚”,是那时影响深广的传统观念。因此,在词的创作中出现了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是“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於此”(胡寅语),以标榜名士的风雅;另方面又借口“谑浪游戏”而“自扫其迹”(同上),以保持身份的尊严。晏几道为其父“扫迹”曾说过“未尝作妇人语”(《宾退录》);陈直斋为欧阳修“扫迹”曾说过“当是仇人无名子所  相似文献   
5.
陵秣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沈。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校注] 唐教坊曲名。《花庵词选》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词谱》云:“宋柳永词,注[仙吕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李煜词,名[谢  相似文献   
6.
冯延巳(公元九○三——九六○),字正中,又名延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自幼跟随李璟,官至同平章事(即宰相)。史称冯“有辞学,多伎艺”,工诗词,“虽贵且老不废”。他不仅在南唐词坛是存词最多的一个,在唐末五代词人中也是一大家。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