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毛泽东早期的哲学思想,散见于他五四前后的讲堂录、书信、读书批注、日记以及文章中。从这些珍贵的文字中,不难发现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异常追求“大本大源”的“宇宙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同时,在中外思潮的影响下,其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而更多的则是中国哲学传统的“天道”、“人道”思想,这便是早期毛泽东“大本大源”的宇宙观和“内圣外王”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发生的关于东西文化问题的论争,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远远超过了中国近代洋务与守旧、维新与洋务、革命与立宪之争,而且是由一批学通中西、思想敏锐的优秀知识分子所提倡、所发动,李大钊即是其中之一。李大钊的东西文化观经历了从“东西文化互补”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属于两种异质文化,一为主德的文化,一为主智的文化。自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西学东渐的激荡下,围绕着科学与人文的两难选择,构成百年来的科学与人文思潮。回顾和考察这一文化思潮,妥善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对今天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建设事业不无裨益。历史经验表明,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思潮的沟通、汇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由王全营、曾广兴、黄明鉴编写的《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1989年6月已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阐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专著。 《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以下简称农运史)全书共分七章,近二十万字,全书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大革命为主线,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北伐前后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全貌。 该书的第一特色是立意正确、注重史论结合。党对农民问题的了解,有一个认识发展过程。党的“一大”对于农民问题是没有认识的,“二大”提出了农民问题,但多是从人口众多的问题认识农民的重要性;“三大”正式提出和讨论了农民问题,制定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问题的决议案,认为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应作为党在今后中心工作之一;中共“四大”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大会通过了《对于农民问题的决议案》,但不足之处是没有提出土地问题。之后,毛泽东同志1927年3月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集中了党内的正确意见,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该书对这一问题专门设章辟目,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丰富的史料阐明了这一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5.
金岳霖作为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30、40年代已构建了哲学思想体系,尤其在本体论、认识论方面卓有建树。他在代表作《论道》中构建了形上学体系,人称为中国哲学近代化时期的“新理学”;他在代表作《知识论》中将朴素实在论与康德认识论进行了创造性综合。新中国成立后,他追求进步,在学术思想上刻意论证推理形式有阶级性。他在最后一部著作《罗素哲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采取逻辑分析方法对罗素哲学进行了批判,作了构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遵义会议党的“成熟说”质疑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会议标志党的“成熟”观点是党史学界长期以来的普遍看法。除少数论者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外,一般党史、革命史和专著都采用此说。其论点的差异可分三类:一、遵义会议是党政治上走上(或‘走向’)成熟的标志;二、遵义会议是党走上(或‘走向’)成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的科学与哲学之辨,是自西学东渐以来中国文化选择过程中的必然结果。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对此问题的认知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即20世纪初期科学与哲学的划界;20年代科学与哲学的对立;三四十年代科学与哲学的分界与会通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主编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主编的素质与期刊的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主编的素质包括许多方面 ,如政治素质、管理素质、思想素质、编辑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 ,这里主要谈一下主编的专业素质与期刊质量的关系。专业素质 ,这里主要指主编的知识根底。作为高校文科学报的主编 ,一方面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各学科的研究现状 ,捕捉社会热点和学术研究热点 ,据此才能进行整体构思、栏目设置、组稿策划和取舍稿件。这说明主编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刊物的质量 ,影响着期刊推广知识、普及文化…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的哲学思想散见于他的各种言论文告中,尤以三十年代为多,有时称“革命哲学”、“中国新民族哲学”,有时则命为“行的哲学”或“力行哲学”。因其哲学思想的重心都注重一个“行”字,故习惯称为“力行哲学”。 一、“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蒋介石认识论源渊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知行合一”说,即主张“知行合一”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哲学上认识论之完成,虽是近世纪的事,但认识论的思想无论在东方西方都早已有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