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我国农村相关配套政策改革滞后 ,导致地区差异越来越大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 ,不同地区的农村在家庭养老的方式选择上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依据农村养老主体的不同 ,可以把农村养老分为福利养老、家庭养老、综合养老与自主养老。这些不同的养老方式的选择是多种机制与利益作用的结果 ,文章从博弈论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 ,分析多种养老方式选择的原因以及背后的理性机制。  相似文献   
2.
程启军 《社会》2002,(10):23-24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推进 ,村民自治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在中国农村蓬勃兴起。现阶段村民自治虽处于示范性的初始阶段 ,但已形成具有特色的民主和自治制度。所谓村民自治组织 ,即村民群众实行村民自治的组织依托 ,其功能是为村民自治提供组织条件以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主要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构成 ,这四种组织又分为权力机构和工作机构。它们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这些功能与各自的组织角色紧密联系。因此 ,本文将…  相似文献   
3.
断裂与嬗变:城乡互动的结构性和动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总趋势 ,但是进入 90年代以后 ,在这种总趋势的背后又凸现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趋向 ,即一种新的社会———断裂社会的出现。在此发展趋向中 ,城乡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逐渐从原来的“行政主导型二元结构”演变成“市场主导型断裂结构”。同时 ,这种结构性社会转变中的城乡互动在社会变迁的历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历时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5.
阶层间封闭性强化: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新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阶层质的相对规定性明显提高,对于普通社会成员而言,实现向上流动才具有正向和积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促进边缘群体突破"阶层边界"实现质的向上流动的力量有明显弱化的趋势.主导阶层与边缘阶层在利益博弈的背景下,阶层冲突有所激化,主导阶层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维护着本阶层的边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而边缘阶层在利益表达机制缺乏的情况下,不断强化着边缘阶层的边界.当前,我国社会阶层流动总体呈现出"阶层边界"封闭性强化的趋势,而这种趋势无论是在稳定社会还是在变迁社会中,无论是在主导阶层还是在边缘阶层中都普遍存在着.  相似文献   
6.
程启军 《江淮论坛》2009,(4):119-121,140
劳资关系的研究应注意一个重要的前提:当前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阶段定位,它是劳资政策制定的基础。这种阶段定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初级阶段的大背景成为调节劳资矛盾的基础;第二,政治运行是劳资关系调整的方向标;第三,工业模式对劳资关系的变革具有双重功效;第四,和谐社会是劳资关系改善的福音。它们影响着当前劳资政策制定与运行,劳资关系的协调以及劳资矛盾与冲突的化解,是当前劳资关系研究的出发点与前提。  相似文献   
7.
伴随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为环境纠纷的制度建设和有效治理创造了契机.根据环境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将环境纠纷区分为既成污染型纠纷和预防风险型纠纷,这两种类型涵盖了当下最为核心的环境纠纷.通常,存量环境污染项目导致既成污染型环境纠纷,它涉及直接环境利益相关方;新建涉环项目导致预防风险型环境纠纷,它涉及非直接环境利益相关方,两者的治理制度和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当前,治理两类环境纠纷都应该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共生关系"根本目标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结合起来,针对既成污染型环境纠纷,通过"环境补偿"和"共同监管",与直接利益相关方建立"环境利益持效共享关系",采取"直接利益型——持效共享模式"来治理存量环境污染项目纠纷;针对预防风险型环境纠纷,通过科学的项目规划、透明化的环境评估、高标准的环境保护、充分的民主协商等途径,采取"非直接利益型——透明高标模式"治理新建涉环项目纠纷,这两种模式是当前治理环境纠纷最主要的理路.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学领域,涂尔干(Emile Durkheim)以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工具,实质上暗含着"事实类型"的社会学的分析起点;韦伯的"理想类型",作为实证主义研究的经典构造方法,既是实证主义研究的分析基础,又是其追求的目标.然而,面对社会事实与理想类型的预设及其构建的逻辑过程的时候,实证主义只能在思维逻辑和具体操作上寻求"社会事实"与"理想类型"的连续体之中的平衡,这种权宜操作实际上构成了实证主义的潜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