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柳宗元主张"统合儒释",融合百家.在"释"方面,他对天台、净土、律、禅诸宗都有评论.以往的学者注意到他一方面撰写大量禅师碑文,一方面对禅宗的教理颇有微词,并将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归结为柳宗元在义理上认同天台宗,从而拒斥与之矛盾的禅宗.但这一解释不尽充分,不仅是因为佛教名理繁复,单凭义理断定并不可靠;而且如此则无法解释柳宗元为何大量撰写禅师碑文.其实,柳宗元对禅宗的批评与台禅两宗法统上的矛盾有关,他对两宗的态度是从"正统”和"旁传”的角度出发而非义理上的简单认同和排斥.同时,通过与李华的碑文比较可以看出,天台九祖荆溪湛然主导的教风转变是如何影响到了奉佛文人的信仰态度.  相似文献   
2.
用典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特征,早在先秦时代已开始萌芽,当时的用典以直接引用为主。春秋时代的赋诗奠定了以切合情境为主导的用典原则。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用典超越了径引成语与史事的阶段。随着成熟的文人诗出现,用典从“套语”中挣脱出来,典故与原文语境的关系也变得密切。诗人由“引事”而“用事”,致力于以自己的语言运化典故,使其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用典水平成为衡量诗歌的重要指标。典故并不是封闭的“资料库”,而是能通过衍生、扩展、转移等方式与时俱进的有机系统,使古典诗歌长久保持活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思想与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研究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行的健康管理只限于对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其理论体系缺乏从整体状态上调整干预的研究立足点.而中医学在人的健康或疾病本质状态的认识上,早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认识论和方法学.它是从整体的状态把握人的健康或疾病本质,并以状态的调整为主要调理与治疗方法.这也正是预防医学、西医学研究和认识的空白区域.据此,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理念相结合,提出“多环节切入+状态调整+线性干预”的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新材料的发现和新方法的引入对传统经学考据冲击巨大,一些聚讼纷纭的小学问题因学者注意力转移而被搁置.这些问题历代经师所论缜密、扎实,久争未决仅仅因为旧有手法和文献的局限.今天我们的条件已远胜前人,完全可凭材料之便和工具之利重新审视以解开这些积久的疑团.本文利用现代音韵学和古文字学的方法,解决了中国最古老的文本之一《尚书》中纠缠难明的两个问题:《洪范》古文本的原始文本应当是“思曰睿”,而非自汉以来相传的“思曰容”;《洛诰》奇字“蘉”的本字应是金文的常用词“蔑”,而非前人认为的它字.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为“用新材料和方法回答传统经学问题”作一示例.  相似文献   
5.
英雄及其观念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言,它的产生和演变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演进,英雄作为人与神的结合体,其身上的神性逐渐减少,人性不断得到彰显.作为两种异质文化,中西方英雄观念的差异反映出各自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6.
倪德卫通过重构《竹书纪年》的原始文本,重建了一整套夏代编年。他的重构包括对夏代君主之间的间隔和末代君主桀的真实性等问题的异常复杂的论证,但没有任何文献支持此说,倪德卫在这一重构上是师心自用。倪德卫关于夏代纪年的假说仍然是假说,不管其如何"前后一致",这种连贯性无法达到证实它的高度。新的《竹书纪年》简文出土的可能性,或许都大于依据现有文本令人信服地重建《竹书纪年》原始文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