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2.
胡适的书房     
窦海军 《社区》2014,(5):9-9
去台湾,意外收获是看了三个人的故居——胡适、林语堂、蒋介石。睹物、思人、品史,思绪连绵。走到胡适的书房,讲解馆员说胡适很少在这里待,读书写字大都在别处,原因是他觉得这个书房有点像监狱。原来,书房的窗外是个与窗子贴得很近的一道高高的花墙,虽然墙上布满孔洞,但还是有些封闭压抑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克罗地亚举办“世界击剑元老锦标赛”的时候,我恰好正在此地。亚得里亚海的风景自然不错,然而触动我内心的却是那些大鼻子老剑客们的气质。  相似文献   
4.
当年,胡适海外学成归来,二十七八岁就被聘为北大教授,而且他的课大受欢迎。那时,傅斯年20岁出头,师从黄侃、刘师培这样的国学大师。傅斯年等一伙高才生对于胡适的本领抱有怀疑,于是推荐傅斯年去一探虚实。傅斯年不只是听,还频频发问,弄得台上的胡适心里直发毛。后来,胡适回忆说,当时傅斯年这类学生的国学功底跟自己难分伯仲,弄得他每次上课都提心吊胆。在这种压力下,他只好加倍用功,而傅斯年从此就成了胡适的学生,并保持了终身的师友关系。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书房     
窦海军 《社区》2012,(29):23-23
1958年胡适应蒋介石之邀从美国回台湾做“中央研究院”院长。蒋和研究院都要拨钱给胡修宅子,胡对代院长李济说:“我盼望最切的有两点:一、我要的是一个学人的私人住房,不是中研院院长的住宅;二、我仍坚持此房子由我出钱建筑。”为此,他先寄上2500美元,并表示如果不够再通知他追加。  相似文献   
6.
德国游随想     
航站楼通往机场的走廊柏林机场不远处就是火车站,因没有零钱无法在售票机上买票,又没有人工售票,翻译只得返回航站楼换零钱。红眼儿飞行的疲惫,让我很羡慕这位老兄,拍完这张照片,我就躺在了他的不远处。我俩可能都来自文明程度不如德国的远方,他能先在这儿睡上一觉,我却要按规程行走。他内心的自由度是不是要比我好一些呢?自由,自然离不了环境的给予,但心灵的自由,是可以超越环境的。超越的程度,在于我。望着在北京不多见的蓝天,我想我的旅行箱虽然比他的新一点,但心灵的破旧很可能比他严重。  相似文献   
7.
胡同女孩     
在北京一个胡同的酒吧,我认识了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外地女孩。她皮肤白暂略显丰满。我喜欢这样的女孩,尤其是她那正午阳光一般的笑声,每当这笑声出现,我沉闷的心境就会经历几秒钟的灿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