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罗斯玛丽.阿罗约后现代主义翻译观反对盲目崇拜原作权威,在课堂教学上强调译者积极参与意义建构的做法解构了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权力观,提高了译者的地位,使翻译不再为不忠实带来的罪恶感所捆绑,具有积极意义。但对意义的不稳定性的阐述似嫌矫枉过正,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过去50年的中国翻译理论做了有益的回顾.它大致可以分为文革前与后两个时期.傅雷的"神似说"到钱钟书的"化境说"可视作是对传统信、达、雅的突破.文革前的翻译理论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局限于经验式、感悟式的散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翻译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先后经历了80年代以介绍西方翻译理论为主的觉醒期,90年代反思期,新世纪之初的全面建设期,正逐步走向成熟.展望未来,翻译研究必将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西译论的有机结合和文化研究将会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