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统计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21世纪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将会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即 :事务所的规模逐步扩大 ,并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组织形式逐步趋于合理化 ,业务范围趋于多样化 ,人才结构趋于多元化 ,服务方式趋于网络化。  相似文献   
3.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发展信用销售,有助于扩大内需,加快资金周转,丰富融资途径,优化市场信用环境。但目前我国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信息分散封闭且缺少信用销售的制度安排和信用风险的分担机制,不利于信用销售的健康发展。应营造良好的信用制度环境,加强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保障信用销售健康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发展中除了要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还应关注和保障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银行作为企业的主要债权人,也应参与到公司的债务治理中,以降低自身风险、保障合法权益。但我国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银行债权人对企业债务处理的参与度低,银行债权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银行债权人与企业之间建立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依托有效的约束机制。造成我国银行债权人未能有效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的原因既有商业银行本身体制的局限,又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还受事后赔付机制中政府干预的影响。建议借鉴国际上银行债权人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的经验,健全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的机制体制,银行债权人应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策略参与企业治理:对处于发展期的企业,银行应谨慎评估信贷资信、控制融资风险;对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银行应控制企业的抵押融资资产;对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银行应监督跟踪、防范突发性财务状况恶化;对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银行应严格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应对企业经营风险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创新能力不足是产业集群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国产业集群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主要是创新和合作意识淡薄、自主创新投入不足、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人才高度缺乏、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等。从创新的角度规避产业集群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励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动力;鼓励群内企业自主创新,打造内部核心竞争力;创新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构造开放性集群网络结构;集群内企业实行链条式的群体决策模式,加强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信息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制订各种政策给予支持,其中税收政策是最重要的政策之一。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存在税收优惠形式单一、所得税政策鼓励力度不够等问题。建立与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相匹配的税收政策体系,就是充分利用税收对税源、税基的影响效应,调整信息产业发展步伐,使其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更趋合理;通过完善现行税制,调整信息产业科技税收的优惠政策,有利于鼓励信息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体现国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7.
利用"经济增加值"解析企业财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经济增加值”评价企业,可有效地衡量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富的增量或者资本的沉积;利用“经济增加值”解析企业财富,可以区分财富创造还是财富损失,据此合理分配财富,激发经营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让所有者不担心财富流失;“经济增加值”观念的树立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克服我国企业不重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缺点,激发企业经济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以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Z-Score模型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Z-Score模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能进一步考虑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特点、股本规模等因素,这一模型将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产业集群内存在的周期性风险、结构性风险、网络性风险,提出了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对产业集群风险进行管理,应重点通过事前的防范来避免集群风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产业集群风险的形成和传导动态过程解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产业集群风险识别因素,为制定产业集群风险的识别策略和设计产业集群风险的规避和控制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