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约翰·李 《21世纪》2010,(10):65-65
随着中国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吴敬琏和约翰·梅金等有影响的中国和美国经济学家纷纷猜测,中国很快要忍受自己“失去的十年”,因为该国会出现一个日本式的经济低迷期。鉴于中日两国的增长模式非常相似,有关当代日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未来的说法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约翰·李 《职业》2011,(19):60-61
狂怒来源于我们无意识地返回过去。神情、声音、肢体语言及话语等会引发我们返回过去。当感到疲惫、饥饿、紧张、病痛、压力时,我们也会不自觉地逃离当下。狂怒更多地是关于你的过去,与你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而非当前情景。迂回法将事情放回正确的角度,从而使你冷静下来,看事情更透彻。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中期,日本首相中曾根坚定明确地提出了日本“国际化”的设想,即日本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与其经济力量相称的政治和社会作用。与此同时,专家学者和政治家则关注来自亚洲不发达国家的日益增多的非法劳工,并思考他们对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冲击。移民劳工的命运成为80年代后期讨论得最广泛的一个社会问题。“国际化”的号召和有关外国工人的争论,实际上是一件事情的正反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重新考虑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另一个方面是,作为一个自我界定的同一种族的社会,日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