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统计学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吸取灾区以往经济发展模式中“轻重失调”的教训,笔者认为,灾后川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应该适时向“抑重扬轻、协调均衡”转型。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全面的过程、反思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以人为本的过程.二者的核心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人类自身层面的和谐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努力实现"六大和谐":城乡之同的和谐、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和谐、干群之间的和谐、农户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农民内心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粮食增产是"结构性"增长,在主粮产量和播种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辅粮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若把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的进口量考虑进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实在不容乐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所创造的粮食丰产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现代农业发展中资本对土地和劳动的替代,源于不可再生能源对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替代。为了跳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陷阱,我国应该在财政扶持、品牌培育、人才回流上下功夫,坚持走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说明,单纯依靠劳动节约型和土地节约型技术变革不能解决公平增长和生态安全问题.中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演进历程也表明,仅仅依靠技术进步只能解决农产品供给安全问题,而要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还必须依靠制度改革和利益协调.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就必须从"技术为主范式"转变到"制度为主范式",努力实现"六大"和谐.  相似文献   
5.
农户“借贷难”产生的根源在于借贷过程中信任的匮乏。从农户借贷过程中信任的形成机理出发,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提出构建信任机制的四种方法,并指出构建信任机制的三点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村庄治理过程中,农户消极参与已成为常见的现象.本文运用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法,并借鉴公共选择学派的有关理论,分析了农户消极参与行为背后的经济学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解农户消极参与现象的四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假设的复归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在一定的道德伦理和法律约束下,追求利己并实现利他的统一体。斯密的后继者对经济人假设的界说越来越功利化、理性化、程式化并失去其原来的伦理意蕴。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倡导一种以自由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全新的发展观,实现了经济人假设的古典复归。着眼于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塑造具有四种道德品质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8.
农户借贷过程中的非正式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户借贷难问题源于借贷过程中正规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信息成本的高昂和实施机制的弱化。农村非正规金融由于有效地利用了村庄信任、道德习俗、网络和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从而有效地节约了信息成本和监督费用。文章对农户借贷过程中非正式制度的构成及其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强化非正式制度功能的三点配合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