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分析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综述法识别22个国际工程项目的脆弱性影响因素,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国际工程项目的脆弱性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134个国际工程项目的信息和政治风险损失,并采用TOPSIS法测量其工程项目的脆弱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政治风险是工程项目外部干扰和系统脆弱性相互耦合的结果,在相同干扰度下,国际工程项目的脆弱性与风险损失存在显著正相关。国际承包商可以依据工程项目的脆弱评价指标以及脆弱性与政治风险的关系,不断改善和降低工程项目的脆弱性,从而更好地应对政治风险,并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项目系统脆弱性的视角,分别从能力维度(核心竞争力、相对议价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和风险暴露维度(项目属性的暴露、企业属性的暴露和交易属性的暴露),识别并探讨影响国际工程项目系统相应于政治风险的脆弱性因素,并依据能力维度和暴露维度的高低将系统脆弱性分成4种状态,针对每种脆弱性状态的特点,给出承包商可采取的相应策略.最后选取了6个典型国际工程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国际承包商在高政治风险区域展开国际业务时,可依据项目系统所面临政治风险时的脆弱性状态采取合适的策略以更好地管理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