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报业市场沧桑巨变。在报业资源的大规模重组,竞争从无序到有序,从质量竞争到品牌竞争,面临广播、电视、网络挑战的背景下,对河北报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做了一些分析,提出要重视资本运营,实行多元化,塑造品牌,开展数字化,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充分开发广告市场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民族,在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观照的过程中,总是会因为各自民族不同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而表现相对应的态度,也就是审美观.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大地域,各主体民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各民族文化又相互影响交融,在审美意识上具有了一定的共同性,比如对"天"的崇敬、对某种自然力量的膜拜,这种现象,在他们民族文化的精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比较集中的表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析来诠释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审美观及其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3.
纪珊珊 《社会工作》2010,(13):48-49
青少年期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是一段特殊又富有转折意义的时期,处于此阶段的青少年往往需要经历一个心理的过渡期,独立意识与自我意思逐渐增强,在外人看来,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难相处,他们敏感、易激动。而作为一名青少年社工,遇到比较叛逆的孩子的几率更大,部分还可能是偏差青少年,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试探性行为来挑战社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