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研究了红叶小檗果实红色素及黄色素的提取及不同浓度的蔗糖,氧化剂、还原剂等对这两种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温度、pH、光照、金属离子对红叶小檗红色素及黄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叶小檗红色素及黄色素易溶于热水;两种色素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但耐热、耐光性较好,具有抗还原剂的特性,却对氧化剂不稳定.其中红色素,K+和Na+不改变其稳定性,而Fe3+、cu2+则能明显影响其稳定性;而对于黄色素,Cu2+、Na+不改变其稳定性,而Fe3+、K+则能明显影响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oacephal)茎叶为材料,采用石油醚除脂,乙醇浸提,甲醇溶解方法,获得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物.甲醇提取物用Mg+HCl,Zn十HCl,1%FeCl3-乙醇液,2%AlCl3-乙醇液,1%NaOH进行显色反应,呈现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特征颜色.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对甲醇提取物进行测定,观测到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带.这提示样品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用该提取物对5种细菌,3种霉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抗菌活性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但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效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在头脑中构建学习模式,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对先前的学习模式进行监控、调节的过程。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个人、环境和行为3个方面。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涉及元认知、动机、情绪、行为、意志、环境等内容。未来的自我调节学习研究需要在理论、对象、方法、领域、跨文化研究及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菊花脑茎叶为材料,对其多糖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石油醚除脂,热水浸提、活性炭脱色、Sevage法除蛋白、乙醇醇析提取、沉淀、干燥等方法研究菊花脑茎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用硫酸-苯酚法对多糖含量进行了检测.对菊花脑茎叶乙醇提取物用Mg+HCl,Zn+HCl,1%FeCl3-乙醇液,2%MCl3-乙醇液,1%NaOH进行显色反应,呈现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特征颜色,又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对甲醇提取物进行特征测定,观测到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带.并用HPLC法分析测定其黄酮醇的含量.结果表明,菊花脑茎叶干品中粗多糖含量为0.29%,粗多糖中精品含量为88.79%,干品中总黄酮含量为0.203%.其结果证明了菊花脑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商陆浆果为原料,用石油醚去脂-乙醇抽提-甲醇溶解的方法提取了商陆浆果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石油醚去脂-热水提取-三氯乙酸法除蛋白-活性炭脱色-乙醇醇析提取、沉淀的提取工艺从商陆浆果中提取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比色测定法对其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商陆浆果中粗多糖含量为3.77%.用HCl-镁粉、HCl-锌粉热水浴、2%AlCl3-乙醇、1%NaOH溶液和1%FeCl3-乙醇与95%乙醇提取物进行显色反应,呈现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特征颜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醇提取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观察到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带,表明样品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两种葡萄科植物籽油脂肪酸组成的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机溶剂抽提了葡萄科植物爬山虎和葡萄的籽油,使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测定了籽油的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2种籽油均含有6种脂肪酸,包括2种微量脂肪酸(C16:1,C16:1).主要脂肪酸成分为棕榈酸(C16:0),含量分别为9.82%,7.75%;硬脂酸(C18:0),3.41%,4.60%;油酸(C18:1),11.10%,18.63%;亚油酸(C18:2),74.61%,67.50%.籽油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占明显优势,此种脂肪酸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这两种葡萄科植物籽油均含有较高比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品质优良,可作为保健食用油开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杏果皮橙黄色素的提取,探讨了不同温度、pH、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蔗糖、光照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杏果皮橙黄色素为脂溶性色素,用丙酮即可有效提取,该色素有较强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抗氧化性、抗还原性和耐糖性能,Fe3+、Cu2+、K+和Na+等金属离子对其影响很小;但该色素提取液对自然光、紫外光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香樟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香樟叶为材料,采用石油醚除脂,乙醇浸提方法,获得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用Mg+HCl,Zn+HCl,1%FeCl3-乙醇液,2%AICl3-乙醇液,1%NaOH进行显色反应,呈现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特征颜色.这提示样品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用该提取物对4种细菌,3种霉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抗菌活性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但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效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火龙果果皮红色素和黄色素的提取方法,探讨了不同温度、光照、PH、金届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和一些食品添加剂对火龙果果皮红色素和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火龙果红色素易溶于水,对酸碱稳定,耐光性较好,但不耐高温,具有抗还原剂的特性,却对氧化剂不稳定,对于Na^+、K^+等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较强,但对Cu^2+、Fe^3+的稳定性差.火龙果黄色素易溶于丙酮,对酸碱不稳定,耐光性较好,但不耐高温,具有抗氧化剂的特性,但对还原剂不稳定,对于Na^+、K^+、Fe^3+、Cu^2+的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