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信仰的动摇理性的缺失--哈姆莱特所面临的精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姆莱特处于传统价值体系发生动摇的文艺复兴时期 ,意识形态领域信仰和理性的冲突导致了哈姆莱特激烈的内心冲突 ,使他在信仰和理性之间无所适从。而残酷的现实又逼迫哈姆莱特担当复仇和重振乾坤的重任 ;复仇与基督教神学观念发生冲突 ,而理性精神又不足以支撑他重振乾坤 ,最终导致了哈姆莱特陷入沉重的精神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2.
疏离与倒置——对20世纪中国文论与文学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于世纪之交文论“失语症”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学术背景 ,全面回顾了 2 0世纪中国文论与文学所走过的历程 ,指出文论“失语症”是由于文论与文学之间的疏离、隔膜、倒置、错位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从“成人”的价值诉求与君子人格的建构两方面探讨了古代士大夫成长过程中的礼学修养与君子人格形成的问题,分析了儒家思想中“成人”的基本含义及“成人观”,讨论了君子人格的内在要素及君子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认为礼学精神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古代士大夫的心智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文化实现其价值诉求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士大夫礼学精神的培养来实现的,即“外王”的社会价值在本源上植根于“内圣”的人格修炼,在这个意义上,礼学教育是培养古代文化精英和政治精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翁礼明 《江汉论坛》2005,(9):113-116
20世纪末文学理论界对现当代文论话语的反思,引发了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讨论,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以古代文论为本根,以现当代文论为本根,综合创造论(以古今中外文论为本根)。这些观点对重建文论话语都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构想,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即从某些理论前提出发,进行纯粹逻辑论证、理论推演,最后得出由理论推导而来的结论,很少顾及文论话语与现实的文学语境之间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5.
在莎学界,《李尔王》也是倍受关注的重要作品,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部家庭伦理悲剧,这是割裂作品与时代语境的内在关联所得出的简单而草率的结论。本文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对神的反叛和颠覆导致了人性堕落和价值虚无,在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人的灵魂的丑恶和卑污一定会淋漓尽致地暴露出来,李尔王以发疯的方式担当起人类背叛上帝所导致的人性灾难和价值虚无,唤起人们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的反思,呼唤人们重拾惨遭践踏的神圣价值之源。  相似文献   
6.
论《红楼梦》的女性主义价值诉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红楼梦》的题旨可谓众说纷纭,本文认为:以倡言女性至上的女性主义来反抗几千来所形成的男性中心主义是《红楼梦》的真实题旨之所在,这一题旨源于女娲炼石补天和抟土造人的神话原型。《红楼梦》对传统男性中心主义和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反叛从以下三方面得以展开:对男性优越感实施颠覆,对男性话语实施颠覆,对男性权力结构实施颠覆。  相似文献   
7.
两难的选择 双重的绝望--解开哈姆莱特的延宕之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哈姆莱特的延宕之谜,从来众说纷纭.本文从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神学同人文主义精神的矛盾、冲突,以及这种矛盾和冲突对哈姆莱特深层精神世界的巨大影响的角度切入,揭示了哈姆莱特的延宕和发疯是由于他在这两种社会思潮之间无所适从.两难的选择,最终导致他对基督教神学和人文主义的双重绝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