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耿云志 《学术探索》2005,90(4):109-117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主题。现代化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外部关系上的世界化和内部关系的个性化(个人主义)是现代化运动的两个重要趋势和趋向。中国近代以来160多年的发展历程同样体现和展示出这样两个基本的发展趋势和趋向。从世界化的趋势来说,由于中国近代的对外开放是被迫的,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人对世界化的发展趋势缺乏自觉的意识和体认,直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学习西方、融入世界、变法图强的世界化意识才成为先进中国人的自觉主张。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世界化进程和中国人的世界化意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个性主义的实质是对个人价值(个人的自主权利及其创造精神)的尊重和肯定。个性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演变过程,通过对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介绍、宣传和诠释,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对个性主义的内容和价值进行了新的界说和评论,充分肯定了个性主义、个性解放、个人自由对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个性主义思想的宣传、倡导、高扬,为个性化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五四时期成为中国个性化发展的黄金时期。1949年后,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发展进程处于停滞、萎缩甚至倒退状态,直至1978年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进程才重新启动。值得注意的是,最近20多年间,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程度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和程度,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对象与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思想史并非是新学科,然而还不能算是发展得很成熟。这无疑与教条主义的长期束缚有关。近年来,有些学者关注这一学科,提出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认为,思想是应对时代挑战而产生的,能够对时代的课题有深入思考并提出应对的主张,仍只有思想家能够胜任。所以,思想史包括中国近代思想史,仍应以思想家的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不过,应当探讨思想家的思想与大众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至于,研究方法应当借鉴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等方法,但研究社会科学最基本的方法仍不外是“充分地占有材料,并揭示这些材料的内在联系”。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  相似文献   
3.
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耿云志孙中山是辛亥革命无可争议的领袖,他的革命纲领是尽人皆知的三民主义。关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人们已做了相当多的研讨,而对民生主义及其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地位、意义、影响如何评估?似乎仍有讨论研究的余地。本文试图对此略做一...  相似文献   
4.
5.
<正>编者的话:胡适生前死后都是极富争议的人物。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学界实事求是地研究胡适蔚成风气,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胡适是一位在学术、教育等诸多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者,是一位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人创造的,而人是有思想的,人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去行动的。尽管历史所成就的模样,并不是参与创造历史的人们事前所预想的那样,但也正因为历史的创造者们思想各不相同,所以历史才和他们每一部分人的想象都不一样。由此,研究历史的创造者们的思想,即追问他们是为什么起而行动,又为什么是那样去行动,就不是没有意义的。思想是为应对现实问题而产生的,但思想需要训练,没有一定的训练,很难产生有价值的思想。正确和错误的思想都有可能变成物质的力量,并造成重大的社会后果,因此,人们就不能不对思想及其后果抱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而要使大多数的民众能够对某种思想有一定的鉴别的能力,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提高教育的程度,同时,应当大力提倡言论思想的批评自由。  相似文献   
7.
电视图像演变为"拟像"或"超现实",其对于语言的独立性表现为它不像语言那样以现实内容的交流为目的,而是完全与指涉物,与所指涉的现实无缘,自成一体,并行于现实之外;再进一步就是它不把自己当成虚构的,而是融入现实和日常生活,甚而成为现实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问题与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是个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负载着久远、深厚的文化传统的中国人,在力图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以化解的困惑,例如中西文化与华夷之辨的问题,古今文化不同的际遇与民族命运的问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等等。此外,社会条件的制约,也是文化转型过程中无法逾越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只能在全民族的探索与奋斗的实践中,在与世界文化越来越密切的接触与交汇中,逐渐获得解决。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是基本同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基本的趋势是世界化与个性主义。也就是对外必须秉持开放的文化观念,对内必须坚持人的解放,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同盟会成立前,其民族主义以反满为主要特征,未能完全摆脱狭隘民族主义的藩篱。同盟会成立后,从本质上说,已确立以民族建国为目标的近代民族主义。但因作为革命主要力量的会党群众基本上只能接受反满的号召,加之他对帝国主义列强有幻想,同时又必须与立宪派在反满的问题上划清界限。所以,孙中山仍未能完全摆脱反满的局限。民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孙中山在国内民族关系的问题上有过一些不很正确的提法,容易使人误解他为大汉族主义者。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了新的飞跃。他非常明确地阐明了争取建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国际新秩序的思想和主张。这是他民族主义思想遗产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遗产和我们的未来耿云志孙中山先生在世不满六十岁。有四十多年奔走革命救国。今年是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在纪念这位伟人的时候,回顾和总结一下他究竟为中国人留下了哪些主要的遗产,这些遗产同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个什么关系?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