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1.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对宏观国家经济安全、中观产业格局和微观企业的供应链与创新等均构成了巨大挑战,产生了探索风险管理规律的新需求.文章提出了全球变局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科学意义与国家战略需求,并梳理了该领域的国际发展态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据此分析和凝练了该领域近期主要研究方向和典型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全球变局下的经济安全与关键风险识别,数字时代的全球供应链安全风险与管理,非合作全球竞争下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发展变革与管理,金融安全、风险解析和系统控制,全球战略资源贸易网络的演化规律,不确定国际环境下国家科技安全与信息安全管理,全球变局下的生态环境和能源资源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
能源转型与管理是保障能源安全、降低污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能源转型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最新进展,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四五"优先领域"能源系统的转型规律"专家研讨会,针对能源转型过程、所涉及的管理科学问题及该领域在"十四五"期间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出,1)能源系统可持续性转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2)能源经济与环境系统协同治理,3)能源系统减排机制,4)能源市场运行规律与机制设计,5)重大突发事件与能源安全五个重要研究方向,为"十四五"期间能源转型与管理领域学者论文选题和项目申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统计分析的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庆华  耿涌 《管理学报》2009,6(8):1029-1034
随着资源紧缺和环境的恶化,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的实践,已成为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借鉴国内外文献及环保专家的意见,设计问卷进行调研;借助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通过因子分析识别出中国制造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压力/动力主因子;结合国内外相关情况探讨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从而提出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动力模型;最后提出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稀土是支撑高端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大国资源竞争和国际地缘经济政治博弈的重要对象。全球稀土供应链重构进程加剧,如何评估我国稀土资源贸易安全,破解稀土贸易贫困化增长困境,促进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须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构建稀土贸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不同时期我国稀土资源的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揭示我国稀土贸易安全指数演变特征,进一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识别我国稀土贸易安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稀土资源贸易安全度在持续下降,亟需优化贸易结构,降低供应链风险;我国稀土资源贸易的驱动因素主要来源于市场需求牵引、资源禀赋优势以及产业有序供给;全球稀土产业分工格局、资源价值核算方法缺失,限制了我国稀土资源贸易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健全稀土资源收储体系、建设再生稀土研发和回收网络等方式,保障战略性稀土资源供给安全;同时,整合稀土行业优势资源与优化稀土产业链及供应链,深度参与全球稀土供应链治理,为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围绕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工作已经逐步向区域行动及决策管理关联研究转变。区域温室气体管理信息系统以有效提升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手段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平台,以管理信息系统为设计模型,根据C/S模式设计体系结构。该系统分为区域管理中心、一级数据中心和二级数据中心三个层次。根据数据形式及存储位置,系统可分为文件管理、数据管理、项目管理三个模块,数据的加工处理过程分为地图管理、检索方式、分析模拟三个模块。系统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统计报表功能、分析预测功能和决策支持功能,使地方政府可以获得应对气候变化的辅助决策服务,合理分配减排计划。  相似文献   
6.
协同效应研究是近年来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的重要研究领域,为量化评估和统筹制定面向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性政策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逐渐成为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的重要政策工具。协同效应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的定义阐述、模型建立与案例分析等方面。国际上对于协同效应研究已经进入了由科学研究向决策服务的阶段,是服务区域国际气候谈判的重要科学基础。相比之下,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协同效应研究,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加强协同效应研究,对于科学体现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要求我国能源经济系统进行深刻的转型。本文利用中国-全球能源模型(C-GEM)等模型工具,研究了碳中和愿景下我国能源经济转型的路径,定量评价了主要减排措施在不同时期的减排贡献度和所需的政策干预力度,对能源经济转型路径的关键特征指标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研究表明,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我国应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60年单位GDP能源消费相比当前下降75%以上;持续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优化,206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大力推进电气化和电力系统深度脱碳,2060年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至70%以上,非化石电力在电力供应中比重提升至90%以上,电力系统在2045~2050年间实现净零碳排放;碳定价机制将在碳中和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激励。研究还表明,碳中和将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30年和205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2万美元和3万美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