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牧民定居及其牧民未来发展——以雀尔沟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哈萨克族牧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分析目前该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定居牧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己见,本文认为当地政府制定地区发展计划时需倡导参与式发展、让当地居民受益的理念,并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资金投入和限制当地牲畜数量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禁忌的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爱文 《西域研究》2002,(3):99-106
本文以新疆哈萨克族禁忌文化内容为例,分析其产生的独特原因,并从人类学角度阐析禁忌对哈萨克民族文化整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聂爱文 《南方人口》2002,17(3):43-46
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新疆境内,是新疆回族聚居地。汉族人口在昌吉地区占到75%多。昌吉的汉族历史上是在清时期大量从内地来到此地,主要是通过兵屯、民屯、犯屯三种形式。而当代的汉族移民方式更加多样化。他们与其它民族共同生活在一处,为开发边疆和建设边疆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哈萨克族民间文学文本的分析,就其中禁忌民俗对于民族认同和社会整合的作用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新疆呼图壁县哈萨克族牧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分析目前该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就牧民定居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己见,认为当地政府制定地区发展计划时需倡导参与式发展、让当地居民受益的理念,并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资金投入和限制当地牲畜数量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类学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 :一是强调人类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研究方法 ;二是注重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三是开展应用性研究 ,积极参与政府行为 ,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 ;四是强调田野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人类学学者由对“他文化”的研究转向“本文化”的研究,出现了一批以汉族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力作,尤其是对汉族传统农村社会结构进行了深层的人类学解读,而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结构的研究则略显薄弱。孙秋云教授所著《社区历史与乡政村治鄂西土家族地区农村宗族文化与村民自治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年出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该书是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土家族问题研究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内容包括对土家族历史传统文化研究和现实问题探讨两大部分,已出版了9本专著,涉及土家族的文化史、土司制度、宗教与民…  相似文献   
8.
试论昌吉地区汉族人的来源及其民俗文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吉回族自治州是新疆回族聚居地。本文试从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两方面来分析昌吉地区汉族的历史移民方式以及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汉族特有的民俗文化事象,阐明当地民俗文化的民族性、多元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新疆一个牧业连队的实地调查,发现导致当地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既有自然环境变化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在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下很多定居牧民因生计转型不成功而陷入贫困,牧民生计方式的转变和市场意识的增强使牧民的本土知识和护生价值观逐渐丧失。自然环境的变化,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贫困和传统生态文化的缺失这四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当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施的新疆牧民定居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定居的层次和水平有所不同.但牧民基本实现了定居生活.在这一过程中,牧区的经济类型由单一的游牧经济向牧业和农业并行发展.并呈现向经济生活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在对新疆呼图壁县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点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牧民定居的适应策略并试图分析其形成的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