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独特机遇观是邓小平围绕中华民族几千万海外爱国同胞是中国大发展的独特机遇而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在邓小平看来 ,几千万海外爱国同胞财力和智力 ,以及他们对祖国的浓厚情感 ,构成中国发展的一种独特的国情 ,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对资金和技术的迫切需要 ,又使这种独特国情能够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优势。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 ,就必须把几千万海外爱国同胞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来看待 ,制定必要的法律和制度 ,切实保护他们的各种权益 ,从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根本愿望出发 ,吸引他们参加祖国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两项重大国策: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推进改革。而政治上发展民主是邓小平重点思考的问题,他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因此,邓小平以极其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对社会  相似文献   
3.
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从此,中国就与这个北方邻国发生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从那里吸取对自己有益的经验,“以俄为师”一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如果说在民主革命时期,对苏联的学习还主要是接受革命的理论,以苏联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的话,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苏联的学习就是接受社会主义建议的经验,以苏联为榜样建设自己的国家,这个学习更为直接和全面。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韩瑞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目前,一个认真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作了简明概括,他指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其关键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指导纲领是"三个代表”思想,核心是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依法解决民族问题,根本是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指出只有实现全国各民族共同富裕,才能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6.
重视公共服务的伦理导向,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共行政的一个重要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始终重视公共服务伦理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纵观当代中国公共服务伦理的现状,仍然存在价值认同、立法状态与监督问责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必须积极建构我国公共服务伦理的未来战略,缩短公共服务伦理“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建国初期的时限和执政地位、执政能力建设的范畴进行了界定,并分别对建国初期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和执政能力建设研究成果进行了叙述和评论,同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成为现实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70多年来,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艰辛的探索,经历了风风雨雨,曲折坎坷。应该说,这种探索到了邓小平时代迈进了一个新时期,跨入了一个新高度。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系统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改革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至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共产党初尝全国执政之果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按照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总思路,领导全国人民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改造的工作。首先,中国共产党采取民主的方式建立了全国政权,并有效地巩固了这个政权;其次,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竭力改善民生,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与文化,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造,成功地塑造和构建起一个健康、文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社会;再次,努力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并在各种条件成熟之际适时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中国社会成功地引导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延安时期党校及干部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这里从分析延安时期党校和干部学校的各自特点入手,就其理论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进行了实事求是地解读,指出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育方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问题为主要课程是这些学校的共同特征,揭示了其在培养党的高素质人才和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