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萨拉是英国当代小说家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核心人物.从解阈理论的角度解读和考察她的身份建构过程发现,萨拉的身份是在法规和混乱、结阈和解阈的交替作用中不断建构和变易的,其身份的突出特征是多元混杂.从福尔斯对萨拉形象的描绘和塑造可以看出,英国以至西方当代人对人的根本属性的理解和表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2.
希利斯·米勒提出了"文学的终结在即"的著名论题.它在美国本土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却在中国引起了人们激烈的反对.为什么?文章指出米勒"文学终结论"的"文学"不是指一种学科门类或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体,而是指一种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特殊的历史内涵的文化话语.国内的理论家和学者们不是在后一种意义上理解米勒的文学的,而是在前一种意义上理论米勒的文学的,因而对该命题产生了普遍的误解.国内的理论家和学者们对米勒"文学终结论"的反诘和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的放矢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杰出批评家希利斯.米勒的《查尔斯·狄更斯:他的小说世界》是西方现象学批评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该著虽然充分注意到了作家意识在文学世界中的主导作用,并对之进行了深刻的开掘阐发,但对作家意识的表现形态即文学形式的核心地位视而不见,因而有严重的局限性。米勒的《查尔斯·狄更斯:他的小说世界》之成就和不足典型地反映了西方现象学批评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4.
福柯和德里达是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哲学思想和文学批评领域里的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关于两者的思想差异理论界有多种看法,如有人认为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的不同上,有人认为主要表现在思想性质的不同上,有人认为主要表现在文本阅读方式的不同上.本文在解读那篇曾引发福柯和德里达激烈论争的论作<我思和疯癫的历史>的基础上提出福柯和德里达的思想差异主要表现在他们清理和改造传统的思想文化的思想策略的不同上.  相似文献   
5.
解构理论"自由游戏"论辨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里达是当今世界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哲学家和批评家。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批评界普遍认为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否定中心、否定意义 ,只消解不建构 ,是一种虚无主义思想。本文以德里达的《结构 ,符号和人文科学话语中的差异运动》等重要论著为根据集中质疑和反驳了上述评论 ,提出了与之相反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申丹、韩加明、王丽亚等人所著的<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是小说叙事理论研究领域的一部创新之作,它借分析、解剖英美重要小说理论家有关叙事艺术的理论观点,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小说叙事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该书既兼收并蓄又推陈出新,在世界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史上迈出了坚实而强劲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事件问题是西方当代理论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德里达不仅是西方当代哲学领域的巨擘,也是事件学领域的理论大师。他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事件的表征是人的诧异、惊惧、震撼之感,事件的内核是超出人的认识、实践、想象能力水平的不可知、不可做、不可想象之事,或者说超出可能性的不可能性。由于昏暗不明的不可能的世界远比清晰明确的可能的世界广大深厚,因而事件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无穷无尽的。德里达的事件学说开径辟道,最早创建了完备的本体论事件学体系,在西方当代事件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