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所固有的,为保持法律上的独立人格所必需的权利,因而是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然而,在我国许多人却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人格权,往往是在其人格权被侵犯后,还茫然不知。就我国法学界和司法界来看,对人格权的研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对有关人格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合同可分为成立、生效、履行和履行完毕四个阶段。与此相对应,契约责任分别有四种形态:在合同生效以前的订立阶段,是缔约过失责任;在生效到履行期届至阶段,是预期违约责任;在履行期届至到届满阶段,是实际违约责任;合同履行完毕后,是后契约责任。四种契约责任形态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共同构建了契约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知识产权即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发现权、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权(如专利权),而著作权是其重要组成部份。所谓著作权,指的是作者依法对自己的科学、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作品)享有的权利。由于著作是以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为表现形式的各式各样的智力成果,因此著作权所涉及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不仅包括各种专著和文学作品,还涉及音乐、戏剧、电影、电视、绘画、书法、塑雕、建筑以至电子计算机程序等各个方面的科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包含翻译作品)。上述作品的创作人、表演者、制作者(如戏剧家、书法家、画家、摄影师、建筑师等)以及翻译作品者,这些人不管是专业人员还是业余作者,均可获得著作权。  相似文献   
4.
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继承法作为一项法律制度,仍然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和国家而产生的。在每一历史时代,继承制度都反映着该社会特定经济基础的根本要求。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继承法最清楚地说明了法对于生产关系的依存性。  相似文献   
5.
民法对受欺诈合同调整的特定思路是:维护意思自治,以意思表示是否自由、真实为判断合同效力的标准;区分欺诈行为与受欺诈的民事行为,重在对受欺诈人损失的补偿。我国民法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规定欺诈合同无效,有利于加强国家对合同关系的干预,惩罚欺诈人。但笔者认为,规定欺诈合同为可撤销合同,更符合民法对受欺诈合同调整的特定思路。大陆法系民法对受欺诈合同的法律后果,区分相对人欺诈与第三人欺诈,分别作出规定,并对为第三人利益缔结的合同中的欺诈问题和可撤销制度适用的排除作出规定,均值得我国起草统一合同法时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