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历史的发展固然存在着因果必然性及其内在的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具体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没有自由意志和不为偶然性所支配。这一认识体现在历史研究中应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就其因果必然性而言,历史学家应使自己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在历史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社会现象和持续的历史运动;另一方面就其自由意志而言则要求历史学家同样也应注意深入到历史现象背后的思想内涵及心理因素,并通过对历工细节的勾勒还原历史事件当时的场景氛围。因此,历史的因果必然性及其内在规律性和历史的自由意志及其偶然性,这一对矛盾的范畴在具体的历史研究中应是并行不悖,并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2.
胡成放 《人才开发》2000,(1):28-28,,12,
陈明同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又是革命的实践家。他早年参加革命,曾留学前苏联。 陈明同志是福建龙岩人,1921年与邓子恢等发起组织“奇山书社”,1923年9月创办了闽西地区最早的革命刊物《岩山报》,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先导作用。1924年加人共青团,同年转入共产党。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北伐东路军负责宣传工作兼情报工作,1927年春任中共福建龙溪县委书记。同年7月党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派陈明为中共中央福建省党务特派员,12月被选为福建省  相似文献   
3.
春暖花开时节,我到翁源县江尾镇探访老友。往昔的农村小道,如今已是宽3米多的平坦的水泥公路了。获悉这是张泽民捐款1万元,并牵头集资24万多元建起来的,我心里不由一热,关切地问及张的近况。不少人异口同声:“张伯身体很好,他虽然已70岁,仍关心群众疾苦,经常为群众办好事。“人们说的是实话,张泽民其人其事,我记忆犹新。1991年4月,我到张泽民家采访,放眼处,客厅的组合框上,摆放着11本中央、省、县颁发给他的荣誉证书,墙出挂着14张奖状。还有他在1984年出席全国“双拥“代表会和1987年、1989年两次出席全国劳动模范表彰会时与中央领导同志的合影。会上,张泽民先后被授子“模范复员军人“和“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契约本质决定了会计作为制造共同知识和控制机制在企业实施的必然性.信息不对称与机会主义等促使企业实施会计管制.囿于环境的复杂性、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等,会计管制制度必须具有弹性.会计制度弹性空间作为公共区域,必然存在攫取租金的机会主义行为.计算并披露会计制度弹性信息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5.
作者是我社顾问,是抗战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早期在日本留学回到延安,在抗大从事教育工作,建国前后由在部队任敌工部长调到外交部,任数国大使。相隔67年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深情体会,撰写此文,由我社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题词     
复仪才奋气咖和"晕教括固人J瓜丙式侧八甄图贺︽人才开发︾创刊二十周年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丙戍胡成放题词@胡成放~~  相似文献   
7.
关于道德重建的思考胡成当前,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道德沦丧,这恐怕是不待智者而知之的事实。这一道德沦丧的具体表现,即为人们所习已常见的那种在政治生活中肆无忌惮的贪污贿赂;经济生活中明目张胆的欺诈蒙骗,伪劣假货盛行;社会生活中的犯罪和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8.
胡成 《社区》2012,(11):32-33
北总布胡同24号,旧时门牌三号的。是一宅两进的四合院。庭院里种着一株合欢树,北京人称之为马缨花树。初夏时分,真如马缨般丝丝缕缕的合欢花,团簇着粉红脂白。随树冠探向庭院之外,若有若无的.随风淡淡清香。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虽然成就空前,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过于注重新领域的开拓和空白的填补,重新分离具体研究和理论思考的辩证统一,单向度地比附或对应西方史学理论,并导致了某种程度的碎化趋势。总体上似可认为,自80年代以来的近20年发展创新,至今还未确立自己的思想史和精神史意义。原因则在于这一时期的创新发展缺乏理论建树和重建价值原则的热情,未能提出鲜明的时代主题和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整个研究缺乏必要的批评和争论。因此,克服上述缺陷,将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确立创新意义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1910—1911年冬春中国东北地区爆发了肺鼠疫。在那个抗生素尚未发现的年代,阻止疫情最便捷、有效的措施。莫过于借助国家力量,动用警察乃至军队阻断交通、消毒疫区、清扫街道、设立隔离病院等。然而。自1905年日、俄战争后,东北地区名义上虽属中国,实际上日、俄却在南、北满划分了势力范围,攫取了不受中国行政管辖的警察权、司法权、课税权、卫生监督权,那么在此次检疫、防疫过程中,由谁行使,怎样行使检疫、防疫主权也就成为其时中、日、俄之间最具冲突性的争端。就此,以往研究只是一般性地提及检疲、防疫过程中的主权之争,关于实际发生的大小事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历史影响,都还值得进一步开掘和讨论。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当时帝国主义、国族主义和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问题脉络之中,并试图从普通民众的感受中呈现国家权力向下伸展的实际影响。本文认为:当俄、日分别在北满、南满展开检疫、防疫之时,中国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行政理念,因反应迟缓而招致俄、日出兵干预的威胁;面对日、俄的强大压力,中国方面将本属于内政事务的检疫、防疫,视为紧急外交事件,由外务部直接负责督办,并与俄、日之间进行了频繁外交交涉和协调;再由于主权之争迫使中国国家权力必须向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