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清代先后出现过六家以金丹之道评点小说《西游记》的评点本,六家评点本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指出道教内丹修炼的要旨,批驳内丹学之外的一切旁门左道,借助五行和《易经》的义理和卦象阐释金丹之道,这构成了《西游记》道教评点本的主要内容。《西游记》小说回目和文本中大量的宗教术语和诗词,是评点者以宗教眼光看待和评点《西游记》的最表层化的因素;中国文人以文证道的思维模式,是更为深入的内在原因;评点者身份的改变及其思维的进一步道教化、非文学化,是《西游记》评本道教化的内在动力;《西游记》道教评点本对内丹学的阐释也是清代道教总体衰微、而内丹学却特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在明清时期的传播,除了版本、评点等方面外,还存在着植根于小说文本而又在<西游记>文本之外的隐性传播.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游历式的叙事结构的延续和模仿,情节的移用和改变,人物、法宝等的摹拟与搬入.明清时期<西游记>的隐性传播有不同的倾向与特色.这种传播一方面扩大了<西游记>小说的传播范围与影响,也使其传播发生了某种变形,反映出不同时代<西游记>传播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论蒲松龄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淳艳 《船山学刊》2004,(1):108-111
本文认为 ,除了小说中所反映的思想而外 ,在蒲松龄的著述中存在着若干理论形态的哲学思想 ,其哲学思想是以王学为核心 ,而参之以程朱理学 ,呈现独特的状态 ,同时天人感应、因果报应等思想在蒲松龄的思想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