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文章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等三个方面构建9个指标来评价中国的能源安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2年,我国能源安全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我国能源安全压力呈逐年上升态势、能源安全状态保持平稳、能源安全响应较为积极.基于此,未来我国不妨从加强能源勘探与开发、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建立多元化能源供给渠道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提升我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弁证关系、需要层次与社会主要矛盾的联系机 理、国内外形势对沿海地区形成的挑战,富裕之后再创优势的必要与艰难,以及生产力的 主体性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展开富而思进教育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呼唤保持一种志成 高远,奋而进取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媒介与认知论纲——能所关系的泛语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潇 《学术研究》2003,(2):14-19
媒介是人们联系主客体关系、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文化工具 ,其信息方式日益深刻地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认识方式。“能所”关系作为媒介、符号系统的基本结构 ,贯通着认识活动的多重关系 ,深化和拓展认识论的研究。必须抓住媒介的“能所”关系进行多维面的语言学阐释 ,这是从文化学视域推进认识论 ,进而建构文化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4.
历史辩证法的辉煌─—论毛泽东关于社会生产方式矛盾分析的科学性胡潇随着中国历史航向的调整和社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的许多理论不断在认识与实践的两个方面接受着新的检验。拨乱反正之初,有人依据“大跃进”、“文革”中毛泽东错误处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关系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此文探讨了印刷文本与电视图象的不同逻辑特质 :印刷文本的逻辑结构是线性的 ,电视图象则盛行非线性逻辑 ,文章并具体分析了这种不同逻辑特质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口语是人类把握世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介符号。口语让人类有了离开感性对象而言说对象的自由,有了在同一时空中亦能运用电讯技术在异时空场域面对面地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自由。在人的思维、表达中,口语充任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媒介,在精神性地联结主、客体双方,充当思维符号的同时,还反制着主体的思想认识乃至情感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7.
非线性系统理论是自然科学当代发展产生的一项重要思想成果。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思维的崭新方法,亦对建立在传统科学理论基础上的质量辩证法提出了某种挑战和有益的补正。文章对此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作为拓展哲学与科学的对话,从自然科学汲取哲学思想的元素,丰富哲学自身的语义,以此活跃辩证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凶恶敌人张春桥说:“我的兴趣在领导权……以及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革命这一条上。”粗略看去,似乎他那反革命的政治生涯,全然出于个人兴趣。其实不然。作为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表张春桥的政治“兴趣”,只能直接见之于地主资产阶级的反革命利益和要求,而决非个人癖好。这种“兴趣”所致,在理论上表现为一连串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欺骗。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口语是内心经验的符号,文字是口语的符号。”这是一个对后世语言学影响深远的见解。它不仅为“语义大三角”理论奠定了基石,而且为语言能指、所指关系理论提供了思想原型。而贯彻于其中并使该理论得以构建起来的,是其认识论的思想。对亚氏语言学给予认识论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语言哲学的渊源和理据。  相似文献   
10.
论直觉     
直觉,曾经是心理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新兴的思维科学广为关注的问题。它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的文化生活中,涉及人的多种文化行为,特别是与认识活动关系密切。然而,究竟何谓直觉,直觉到底是本能的还是文化的,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是心灵的自我了悟还是对外界的特殊认知?诸如此类的疑结,需要从心理和文化的结合上综合分析,才能得到适当的说明。一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直觉这一概念就已经出现很久了。柏拉图认为,理念的直观是获得直接知识的一种形式,是作为以智慧的长期准备为前提的突然的顿悟而到来的。他所说的,实际上就是人们后来明确指谓的直觉。西欧哲学史上的一些唯理论者对直觉谈论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