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司法公正观念源流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公正是法律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中国古代社会强调司法官吏严格执法、大臣经义决狱、皇帝屈法伸情以实现司法公正。西方司法公正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是两大观念,即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公正体现了人们之间的正当关系,其核心内容就是平等,并且公正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密不可分。在司法公正的具体定位上,革命导师将"实质公正"作为司法公正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司法解释是与法律适应相伴生的活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司法解释可以是一种由法院或法官任意行使的权力,其中"尊重法律"就是对司法解释的一种基本规制.本文探讨了立法与司法之间所存在的固有张力,明确了"尊重法律"作为法律解释原则的意义,并通过"推定法律的合宪法性"、"规避合宪性审查问题"、"解释任务的阐释性"、"尊重立法解释"等四项内容,具体地界定了"尊重法律原则"的基本要求.当然,"尊重法律原则"也自有其适用的限度,因而应当通过其他解释原则来予以补足.  相似文献   
3.
法学方法论中法律调整必须要有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玉鸿 《东南学术》2005,(5):158-159
关于法学方法论的议题涉及到法律调整对象、范围等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法理学界反思自己的理论研究方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就此,笔者想谈谈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法律调整主体关系的范围与限度的问题。法律主体的扩张,这在现代社会而言,似乎是个必然的趋势。简单地说,法律调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人和自身的关系,我们说的要善待自己,就是人对自己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宗教信仰、隐私问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人的尊严已被普遍接受为社会伦理的基础.同样,在法律上,人的尊严也是现代法律价值秩序的根基,是现代法律的根本预设,其奠定了法律主体成立的基础,是评价法律内容正当性的标准,而且还代表着法律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5.
面对案例指导制度的忧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司法是以追求公正为己任,那么给法院的判决以公正的外观,自然就会推动人们对司法的认同以至服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正义必须是看得见的"成为法谚中的一句至理名言。201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了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指导作用的指导性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类似案件时应当参照。  相似文献   
6.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以人为本与中国法制发展》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8年重大招标项目,于2009年4月由国家社科办正式批准下达立项,项目编号为08&ZD001。项目首席专家为苏州大学法学院胡玉鸿教授,成员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华东  相似文献   
7.
法律原则适用的时机、中介及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原则”是法中的精灵,它以其伦理性证成法律的正当性,又以其抽象性而涵摄着具体的规范与概念。然而,法律原则在司法场合究竟如何适用,其时机、方式、范围、中介等如何确定,在学界又是个研究较少的问题。笔者在幸受邀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持本期笔谈,探讨这一学界诸贤着墨未尽之问题。“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幸得舒国滢、谢晖、陈金钊、庞凌诸位先生不吝笔墨,概然参与,从各个层面论述了法律原则适用中的基本问题。体例未必统一,内容不尽相同,但却展示了作者对法律原则如何适用问题的精深思考。我们感谢诸位专家的囊助,也期望学界其他同仁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胡玉鸿 《求是学刊》2008,35(3):81-88
平等是法学上的基本范畴,然而平等又是个歧义丛生的概念.文中选择了"平等是一项权利吗"、"平等在法律上的性质究竟如何"、"公法与私法上的平等是否等同"、"实体法与程序法上的平等内涵是否一致"等四个问题.对之加以法理上的追问.平等不是一项权利,它只是法律上的一种价值、原则,表征着人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同时,公法与私法的平等在要求上存在差异,而实体法与程序法则分别从"人"与"角色"上来体现平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弱者是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人,是一种社会的客观存在.对弱者的保护历来都为法律的重要内容.但是,对弱者的保障与扶助也可能与法治的理念相抵触,因为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扩张,从而使法治名难符实.同时,弱者要作为社会公平问题对待,也同样需要相应的制度和理念来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行政管理领域,社会冲突具体地表现为行政争议,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与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发生的有关行政法律关系上权利和义务的争执。主要探讨行政争议产生的原因,论述国家设定的解决行政争议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