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7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梁实秋是现代史上颇多争议的一代文人。《双重智慧》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梁实秋的学术专著。作者以活脱、轻捷的文字,致力于多层次地揭示梁实秋“融通”中西文化的双重智慧,从而真切地品味出他人品与作品中所具有的“魅力”。它不仅为梁实秋研究的深入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方法论上给文学史研究工作者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章立足于文学与宗教的一般联系,探讨了“五四”时期我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宗教在文学领域所留下的斑驳而又清晰可辨的投影。宗教文化参与了这一代作家的文化———心理建构,影响到他们精神个性的形成,并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文学观、创作观及其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3.
聂绀弩是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左翼作家之一。作为文坛"新人",他承续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传统,在左翼文学支配文坛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新的历史开拓。他保持乡土文学写实的优长,舍弃了左翼文学形成之初"革命的浪漫蒂克"方式和"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以革命现实主义的笔触对大众题材和抗战题材进行深入发掘,是"普罗"文学成熟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4.
清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文教为先”的政策,是清朝治理南方民族的重要政策之一。本文对清朝“文教为先”政策作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对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作了追述,对具体措施即提倡土司子弟及土民入学,广设义学、社学、新学,设立书院及府州县学,开科举之门、培养土司地区人才等作了全面具体的研究。还作出了“文教为先”政策有利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南方民族造就了一批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才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侦查诉讼化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是刑事诉讼的阶段之一,因此有必要把它纳入诉讼进程,即实现侦查的诉讼化.侦查诉讼化的提出基于人权保障之目的,其特征在于侦查行为被纳入一定的司法审查机制范围中,侦查机关的强制处分权交由中立的第三方行使.侦查诉讼化的价值基础在于自治性、平等性和参与性.实现侦查诉讼化的途径依赖于观念、立法和机构的更新,有助于司法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傣族是云南各民族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其社会经济发展自古以来在当地各少数民族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在汉晋时期即已显露出来,到了唐代就更为突出了。据有关记载,唐代傣族的社会经济无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为当地藏缅语族的哈尼、拉祜、景颇、傈僳和南亚语系的佤、布朗等族的先民所远远不可企及。傣族这种社会经济发展水  相似文献   
7.
容美土司文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美学内容,是土家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风起云涌的社会面貌,而且在皇帝景从、王朝认同、"正朔"守望、美政向往以及对于土司制度的否定等方面表现了鲜明而强烈的国家认同意识。通过容美土司文学研究包括国家认同感在内的民族心理方面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五四时期爱情题材小说胡绍华五四时期,受新思潮洗礼的青年知识分子,逐渐接受了民主、自由的观念,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窒息,以口、以笔、以血甚至以生命在呐喊,在抗争。这一时代潮流在文学创作上的反映,就是爱情题材小说的大量涌现。据茅盾当时...  相似文献   
9.
论发展民营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营经济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发展民营经济的宽松环境下,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元明清以来,历史文献中常常出现“百夷”这一名称,尤为明代,无论是正史、野史或方志,“百夷”一名都累见不鲜。对于“百夷”一名的认识和理解,自明至清乃至现在,许多人都将其视为傣族先民的专称,因此在历史文献和学术论著中凡是提到“百夷”者即被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