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老舍、张爱玲对故事中的母性堕落蓝本、女性堕落心路历程、母女两代人生存命运的不同处理,使得《月牙儿》与《沉香屑·第一炉香》这两篇小说构成了文本阐释的某种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两位作家在对女性堕落、人性畸变的成因进行探讨时,对社会性因素、人性因素的不同侧重和对文化因素不同层面的观照上。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由中南民族学院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和湖南省江永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座谈会暨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5月 2 5日至 2 7日在武汉市中南民族学院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奉恒高 (瑶族 ) ,中南民族学院副院长雷振扬 ,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韦启文 ,湖南省永州市委副书记曾昭薰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红云 ,湖南省永州市委秘书长黄天佑 ,湖南省江永县委副书记蒙长清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智勇等同志出席了开幕式 ,到会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 70多人…  相似文献   
3.
丁玲的前期小说通过对男女两性人物关系的颠覆性设置(男性成为女性的审美对象、欲望对象、价值评判对象),女性欲望(性自由取向、性与爱相统一的情爱追求)的激越性表达,女性情谊的抗议性诉求,建构了与“五四”时期寻求与男性结盟以反抗父权文化的女性文本截然不同的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4.
丁玲的前期小说通过对男女两性人物关系的颠覆性设置(男性成为女性的审美对象、欲望对象、价值评判对象),女性欲望(性自由取向、性与爱相统一的情爱追求)的激越性表达,女性情谊的抗议性诉求,建构了与"五四"时期寻求与男性结盟以反抗父权文化的女性文本截然不同的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伤逝》文本中涓生、子君形象的多重性与“五四”文化运动中文化形态的多样性的一致性分析,对涓生、子君相互关系的不平衡性与“五四”文化运动中多种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的一致性分析,对涓生情感经历的波折性与鲁迅自身文化实践历程中的情感经历的一致性分析认为:《伤逝》是一个隐喻性的文本。它以感性的形式表达了鲁迅对“五四”文化运动的全面反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