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跨文化商务交际对云南“桥头堡”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由文化差异引发的文化冲突和矛盾将对“桥头堡”建设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文化冲突将是“桥头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真正做到文化整合是解决文化冲突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2.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代表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表现了乔伊斯的存在主义哲学观。主人公斯蒂芬·戴达罗斯“在家—在路上—艺术”的人生历程是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观“存在—此在—诗思”的准确表征。“家”是起点,“艺术”是终点,但探索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永远都是“在路上”。在经历了之前的歧路和绝路之后,斯蒂芬最终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即“常路”,以“诗思合一”的态度来直面人生,来认识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3.
《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美国殖民时期,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的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围绕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身上佩戴的红色字母A (Adultery:通奸)而展开,讲述了她在清教社会曲折的人生经历。但通过她的矜持与努力,海斯特最终成功地将象征耻辱、罪恶的红字“A”变成了象征能干(able)、天使(angel)、可敬(admirable)和爱(adore)的标志,真正实现了自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