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11月12日下午4点,江苏省侨商投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省侨商会)成立大会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召开。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任启亮,江苏省人大副主任张艳、副省长徐鸣、省政协副主席陈宝田,省侨办等"五侨"和顾问单位领导、省侨商会会长黄焕明等侨商会领导,兄弟省、市和江苏省各市侨办、侨商会领导等400多人参加。大会由江苏省侨办主任钱兴荣主持。  相似文献   
2.
小笑话     
事与愿违病人怕拔牙,医生为了使病人镇静下来,叫他喝一杯威士忌。病人端起杯一饮而尽,不再哆索了,接着他又喝了一杯。“好了吧?鼓起勇气来!”医生鼓励道。“哼!”病人红着眼,拉开架势,喊道:“看你们谁敢动我的牙齿!”  相似文献   
3.
南京! 南站!     
慧中  花磊 《华人时刊》2011,(8):48-49
设计时速350公里,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于2011年6月开通。南京南站作为京沪高铁五大始发站之一,连接4条高等级铁路,占地约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规模是现有南京站的6倍,相当于5个天安门广场大。作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公路长途客运、城市轨道和公交系统紧密衔接的立体式现代化客运中心,南京南站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站,被誉为"亚洲第一站"。  相似文献   
4.
集群企业间重复交易形成的合作关系,可分解为可观测的经济交易合作和不可观测的基于信任和社会关系的合作,分别利用显性契约和关系契约进行描述,并基于重复博弈讨论了集群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集群企业的合作关系受到企业集群中核心企业对双方关系的评价以及小企业的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核心企业可以依据小企业的市场价格来缔结双方的合作关系,以获取最大收益;而小企业提高自身的价值可改善双方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每个城市来说,秋天都是美好的。因为她是个收获的季节。可对每一个南京市民来说,秋天都有着一层特殊的含义。因为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南京人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这是一个令所有南京人骄傲的活动。南京人把这个日子当作节日来过。因为对南京人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招商引资的良机,更是一个向世界展示自身发展最好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知识在网络上流动、重组和选择的创新模型,研究了何种结构的创新网络能够最有效地促进创新。在创新模型中设置不同参数,将创新分为探索式与利用式两种不同创新类型,进而以创新时间和成本为目标,研究提出不同创新类型下最有效的创新网络结构,并将其划分为理想核心外围图族网络和改进对称轴星族网络,其中:理想核心外围图族位于探索式创新的时间-成本率前沿面上;改进对称轴星族位于利用式创新的时间-成本率前沿面上。进一步研究指出,网络结构导致的交流机会、结构瓶颈和交流扰动是产生上述结果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增加交流机会和减少结构瓶颈在两种创新类型下都会提高创新效率;增加交流扰动会提高探索式创新的创新效率,降低利用式创新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仿真方法从创新效率的角度对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下的最优集体创新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产业生命周期的导入期,以较高的平均聚集系数为特征的规则网络具有最高的集体创新效率;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以较高的小世界系数为特征的小世界网络具有最高的集体创新效率;当产业生命周期进入成熟期以后,以较短的最短路径长度为特征的随机网络具有最高的集体创新效率。本文通过对上述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得出,上述结果是由以下三个层次的原因造成的。第一,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产业知识特征和技术机会。第二,产业知识特征会影响产业内部的知识流动和企业实现知识重组的能力,而技术机会的多少会影响企业搜寻并发现创新机会的能力。第三,较高的网络平均聚集系数有利于促进知识流动,而较短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有利于企业搜寻并发现创新机会。最后,本文提出了以上结论对创新政策制定者的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花磊 《中国劳动》2012,(8):51-52
案情简介陈某系上海市城镇户籍人员。2009年起,陈某开始为某传媒文化公司从事报刊运送工作,公司未与陈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每周一、三、五,陈某根据公司的安排将报刊送至各个销售点。2011年11月,陈某偶然发现,公司从未为其缴纳过社会保险费,遂向公司提出,要求缴纳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期间的社会保险费。公司却拿出一份承包协议,称根据双方签订的承包协议书,双方建立的是承包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公司无义务为陈某缴纳社会保险费。双方就此发生争议,陈某只得诉诸仲裁。仲裁委经审理后查明,陈某在为公司从事报刊运输的过程中,公司对陈某运送报刊的时间、地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