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绿色成为我国城镇发展的主体要求。山区具有绿色发展的自然条件,内含绿色城镇化的天然逻辑,应为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模范区域。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山区城镇化与绿色城镇化相对照还存在一些问题。促进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必须根据山区特点,以绿色标准规范山区城镇建设与改造,大力发展山区生态产业,统筹山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型的发展,对党校的经济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党校经济学教学与普通高校相比有其特殊规定性,且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对象指向不明、教学方案空洞泛化、教学过程亮点难呈、教学功底有待提升诸多困境,必须进行教学专题锁定焦点热点、因材施教适应教学对象、科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案、精心组织优化教学过程、苦炼内功提升教学底蕴等五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融资诚信缺失除道德因素外,更重要在于经济上的原因,信息不对称、经济人非理性、失信成本效益失衡、诚信制度和金融制度不规范,成为中小企业融资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针对上述根源寻找对策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诚信缺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经历高速快速经济增长之后,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纵观改革开放历史,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断调整变化,政府主导、市场被动的格局一直没变。我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恰好来自于市场的建立健全与不断完善,解决当前积累的大量经济问题迫切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中当好管理员、裁判员、安全员和服务员。  相似文献   
5.
我国家族企业内部存在产权不清 ,产权主体相对单一 ,人力资本产权、无形资产产权重视不够等问题 ,给家族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作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来优化产权结构 :清晰界定企业内部产权 ;构建现代企业股权制度 ;充分尊重人力资本产权 ;高度重视无形资产产权。  相似文献   
6.
苏发金 《统计与决策》2012,(11):147-150
文章运用VAR模型,结合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者彼此之间在短期和长期具有不同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地位、增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加强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带动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结合我国2001年1月至2011年9月的数据,利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货币供给增长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格兰杰原因,食品价格上涨是M0增加的格兰杰原因。短期内,M1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作用最强,M0对食品价格的影响速度最快。食品价格上涨促进M0增速上升,而M1和M2增速下降。长期来看,食品价格与M0、M1和M2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成本推动的食品价格上涨和货币供给增加是CPI走高的根本原因。提出有效控制货币增长、合理干预食品价格和保障食品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1978—2009年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存在负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中工业化对城乡统筹发展存在负向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对工业化的影响微弱。因此,要构建工业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市场机制,促进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互动,加强政府在工业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转变湖北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经济方式转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组合的重新调整,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核心,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湖北农业经济处于关注财富增长阶段,发展方式粗放有余,集约不强,和谐不足。实现湖北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进行深层次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文中利用可持续分析框架来说明新农村建设对实现农民生计可持续的影响。首先叙述了可持续框架的基本内容,接着分析我国农民的生计状况,最后分析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生计可持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